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665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7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62篇
法律   296篇
中国共产党   921篇
中国政治   954篇
政治理论   356篇
综合类   78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496篇
  2008年   439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张建 《当代世界》2013,(6):41-43
中国向来重视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将其视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十多年来,中国先是将"周边是首要"确定为中国周边外交的指导政策,随后又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积极深化与周边国家  相似文献   
832.
观点     
《廉政瞭望》2012,(10):10-11
中国领导人在外媒撰文显个人风格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问欧洲三国及欧盟前夕,均在当地媒体发文陈述立场和出访目的,为访问预热,引起广泛关注。《南方都市报》刊文认为,上述行为已成我国领导人惯用的外交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33.
始于2011年初的中东北非政治动荡是一场阿拉伯群众反抗运动,个人、社会能量由此得到一定程度释放,中东国家的内政外交因之而改变。中东政治从此进入一个新时期,由僵化、停滞、稳定的时期进入充满活力、动荡、冲突的阶段。这既是一扇希望之窗,也是一条荆棘之路,可以称之为“创造性破坏”。中国对中东政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深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834.
《公安研究》2012,(11):89-89
杨毅在《理论与改革》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人文交流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它的有效开展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道义感召力。中国所具有的丰厚软实力资源也是我们有效开展人文交流的基础,利用这些软实力优势,我们在人文交流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835.
20世纪40年代末,国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对峙的格局。正在积极筹备成立新中国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着新中国第一次外交战略抉择:投向美国?倒向苏联?  相似文献   
836.
政党外交是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政党外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保障。政党外交必须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优化和调适新时期政党交往逻辑,调整政党交往的外交大势和战略布局,有效提高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37.
中苏关系的转机出现在1982年3月24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特意选择在离中国不远的塔什干公开发表讲话,向中方发出了改善关系的重要信号。他在讲话中虽然对中国进行了攻击,但又明确表示:他们从未否认过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完全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反对“两个中国”;同时准备就改善中苏关系问题与中方举行谈判。由于勃列日涅夫在这次讲话230天之后就去世了,因此这个讲话被称为“勃氏绝唱”。  相似文献   
838.
基督教对欧洲影响巨大,就外交而言,它先是为其预设了原初的背景前提,继之又形塑了其行为主体——民族国家;它不仅为欧洲外交提供了基本制度规范,而且随着与民族国家结合,还对欧洲外交的发展与演变产生直接影响。在历史坐标中考察两者关系,不仅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认识宗教与外交错综复杂关系的典型个案,而且对我们理解现实中的欧洲外交,甚至整个国际关系也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39.
中国战略性外交话语建构的效果如何,是否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产生话语权力,是目前中国外交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选取“韬光养晦”、“和平发展”、“和谐世界”这三个比拟性的战略性外交话语为分析对象,探讨战略性外交话语的建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中国战略性外交话语开始影响国际议题设置,进入国际新闻、学术、官方议题.国际社会部分认同“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概念,也基本认同其目标,但是对于它们是否可以实现存有疑虑,认同度较低.中国战略性外交话语建构效果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在于:话语的官方解读不足,受众意识不强以及对外媒体发展相对滞后.其核心症结在于目前的战略性外交话语更多的是一种政策宣示,缺乏理论论证与可操作的路线图,并不具备成为“战略”的基本要素.战略性外交话语的建构需要来自学界的理论支撑.中国学者亟须加强对战略性外交话语的理论论证,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中国外交话语权.  相似文献   
840.
姚辉  杨欣 《法制与社会》2012,(21):130-131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媒体的国际传播等形式,以影响他国民众的态度和意见,旨在树立、提升国家形象,形成有利于本国的国际环境,从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形象是国际公众对一国的综合印象和评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日益受到中国政府和国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