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231篇
政治理论   56篇
综合类   1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政法学刊》2014,(6):41-46
文化女性主义法学的核心人物罗宾·韦斯特拿捏起文化女性主义的关键词——关联、移情、亲密、责任,以之对抗主流法学对分离、个体、自治和权利的垂重,以之抨击主流法学视之为理所当然的"男性气质",以之锤炼和重构关注女性独特经历的文化女性主义法学。整体观之,韦斯特的理论少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法学保守改良之弊,少了激进女性主义法学极端激进之失,于犀利深刻中层层缔造和推进出自身的文化女性主义法学观。  相似文献   
1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加速融合,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及保障,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对女性的认知上的偏差,比如整容之风盛行的背后便是对于女性身体的过分重视。女性不断改变自身身体去制造一个受男性、为社会所喜爱的形象,这并不利于女性的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3.
2009年3月28-29日,由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主办,华中科技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承办的"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第一届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全国高校、社科院、学术报刊的共约近百名代表汇聚一堂,开展对话与研讨。本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8篇,内容包括女  相似文献   
114.
民族主义是晚清以来各种思潮的底色,女性主义概莫能外,故两者能在“兴女学”上形成某种或某些契合,构成互构关系,但由于存在假设主体、存在基础和政治诉求诸多差异,贤妻良母主义成为两者发生碰撞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15.
吴文杰 《人民论坛》2010,(12):174-175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近作《珀涅罗珀记》是对文学经典《奥德赛》的重述。其对古希腊戏剧结构的模仿与改动是其叙事结构最鲜明的特点,这具体体现在标题、主角、剧种、唱词、语言等五个方面。这种模仿具有明显的戏仿风格,有力地彰显了作品的女性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16.
1985年夏天,《澳大利亚女性主义研究》(Aus-tralian Feminist Studies)杂志由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妇女研究研究中心(the Research Centre for Women's Studies)创办。作为一本  相似文献   
117.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福利理论的角度,在论述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这一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具体表现为:劳动市场中妇女低工资、就业岗位性别分隔和服务行业女性化,兼职工作和一临时工作"正常化"等,市场机制和就业机制的性别取向、传统社会分工和家庭结构中的性别角色都是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18.
王烨 《学习月刊》2009,(6):16-17
上世纪90年代.大陆新移民文学掀起了北美华文文学的又一轮高潮.并日渐成为这一文学的主流。这批大陆新移民作家群以女作家群体为主力军.她们有着女性独到的观察世界的眼光及生命体验。本文选取新移民作家中有代表性的女作家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声音”理论.分析她们尝试建构不同声音形式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9.
女性与科学是研究科学及科学史问题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围绕女性与科学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本文着重从"人类发展的需要、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女性求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和"传统科学发展存在偏差、女性有未开发的智力和性别优势、女性有独特的关注内容、研究方法"等女性与科学关联的角度进行剖析,为女性进入科学提供一个新的合理性和内在逻辑可能。  相似文献   
120.
《学理论》2015,(13)
网络语言"暖男"一词近年来迅速走红,所谓"暖男"需要具备细致体贴、温暖阳光这些性格特质,颠覆了大众刻板印象中传统的男性形象。这一新的男性形象符号的出现,既源于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熏陶,又伴随着大众对社会性别的新期待。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大众媒介对社会性别的重新建构,整个社会对男性的气质诉求开始有了全新的定义。"暖男"形象受追捧也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男女两性性别气质绝对化的二元对立,对推进女性主义崇尚的男女平等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