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229篇
政治理论   56篇
综合类   1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41.
南书房     
《南风窗》2010,(10):100-100
<正>《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美】利昂·P·巴拉达特著张慧芝张露璐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4月版何谓政治意识形态?刘苏里称,在现代社会,"人间神"向原子化的个人所做的直白而简洁的"喊话",形成了意识形态。本书初版于1970年,迄今已修订至第10版。作者采用丰富的实例,结合具体的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环境,对于发源于西方的主要意识形态,无论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还是法西斯主义,均予以同等的看待和客观的介绍,对民族主义、无政府主义、恐怖主义、环境主义、女性主义等也都有阐释。  相似文献   
142.
女性进入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是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影响和妇女运动推动的结果,而女性进入法律界反过来也促进了妇女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女性主义法学的产生。20世纪70年代以后,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中性别歧视明显地减少了,但"微观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女性仍然处于"他者"地位。男女入学机会均等并不意味着必然的教育平等,实现平等的更为重要的尺度是教育环境的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以及男女两性在教育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的公平。把性别意识引入法学教育,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来重新审视中国法学教育的观念与实践,消除法学教育中的性别刻板模式,将社会性别观念纳入法学教育改革之中,应成为法学教育研究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43.
孙立盎 《理论导刊》2007,(11):131-132
哈代与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勇于通过自我表达,展示自我存在,并努力追寻自我满足,呈现出与传统女性迥异的特质;究其原因,则与作家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结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4.
文章以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的《中国妇女》以及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佳亚特里·斯皮瓦克、骆里山、周蕾对克里斯蒂娃的批评为例,从国际女性主义、东方主义批评和离散批评的视角出发探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建构中国女性时的几个重要特征:他者化、女性化、东方化,究其本质,对他者的书写是为西方女性自我树立一面镜子,折射了她们的自我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45.
社会组织,特别是妇女儿童基金会类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结构和治理框架下,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与政府机构、妇联组织等共同构成了社会管理的重要伙伴和社会服务的主体。妇女儿童基金会类社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社会管理得以融入社会性别视角。妇女儿童基金会等女性公益慈善组织以女性主义视角关注社会问题,以组织形式提出女性的需求和利益,推动妇女参与社会发展,推动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社会性别视角的融人,确保了在社会管理工作中保障女性的权益和诉求。  相似文献   
146.
弗吉尼亚·伍尔夫凭借着女作家敏锐的性别意识,积极寻求和营建与女性作家的性别身份相吻合的文学话语方式。因此,伍尔夫的小说叙事艺术具有女性主义特征:一是通过内聚焦、多视点的叙事角度,建构女性叙事权威;二是诗化写作,张扬女性化的审美特征;三是意识流,充分表达女性内心真实,丰富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7.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末路狂花》这一典型女性主义电影进行解读,并结合这部电影的女性形象以及电影内容分析女主角的觉醒与反抗,并进一步探索现代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8.
吴桐 《前沿》2014,(5):184-186
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后,其代表作《钢琴教师》吸引了各界的关注。该小说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叙述深入隐秘的女性心理,是耶利内克有意识地进行叙事试验的成功尝试,是新女性文本的代表。女性主义叙事学是由女性主义与叙事学交汇衍生而来。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各种学科交叉并用为认识身体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便利,女性主义叙事学便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工具,着重分析了《钢琴教师》的叙事话语,旨在揭示该小说的性别话语特质。  相似文献   
149.
当前,全球化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冲破民族国家的疆界,迅速改写着地方、国家和地区的意义。对妇女而言,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使超越国家边界的妇女问题迅速攀升,如贫困的女性化,女性移民人口的增长,等等;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妇女运动在全球范围里的连接,比如联合国的世界妇女大会,跨国NGO妇女组织和因特网。为界定这些全球化的新发展,推动全球范围内妇女运动的发展,自上世纪后期,“全球女性主义”,“跨国女性主义”的概念先后出现。本文将以上世纪70年代之后历次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的实践为开端,进而转入对全球女性主义的思想理念——全球姐妹情谊(globalsisterhood)的分析,然后通过对跨国女性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的介绍,进一步考察跨国女性主义的知识生产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的表述渐渐隐匿到“女性主义”表达的背后,这是女性主义在后现代视野中所发生的嬗变。后现代女性主义不再以争取男女平权为主要宗旨,而是将关注的焦点从权力转向女性本身,主张消解本质主义和二元对立,承认两性差异,提倡建构一套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