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233篇
政治理论   56篇
综合类   1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马尔库塞在"消费社会""单向度社会"的语境下,关注女性的生活和解放状况,呼吁人们重视女性特征和女性价值观,提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并认为经过几千年漫长的社会建构而形成的女性特征是资本主义"操作原则"的对立面。马尔库塞高度赞扬女性特征,将建立非压抑性爱欲社会的希望落在女性身上,认为女性是构建非压抑性文明的主体。同时,他也担心当代西方的女权运动在"异化消费"的旋涡中停滞。马尔库塞警示女性应该从消费圣殿的虚幻满足中抽离出来,注重培养自身的价值主体意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2.
随着逐渐脱离边缘化的环境保护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女权主义思潮产生。生态女性主义以传统女性从未有过的姿态,展示了现代女性主体意识、平等的觉醒、发展和趋向成熟,并以此推动法学理论的反思与重构。生态女性主义法哲学思潮对完善和推动环境法理论的发展和对传统法学理论进行了创新和超越,生态女性主义法哲学将法学研究方法和范围深入扩展,具有革命性、科学性,是现代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是现代环境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3.
现代人将七夕诗单一地理解为“情诗”,我们有必要对七夕诗进行多维度的阐释。如果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将七夕诗加以解读,可以发现,七夕的重要仪礼——“乞巧”,是当时少女们生活希冀中对爱情的价值认同;七夕诗中表达得最丰富的爱情,其实是妇女求得身份平等的情感承诺;而男女不同诗人所作的七夕诗,在视角转换中可以明显看出男人和女人眼中的“女性”有别而情有所同。  相似文献   
84.
女性主义对公民资格理论传统的批判在凸现传统公民资格理论中女性之缺席的同时,却由于潜在的性别本质化分析而陷入普遍主义正义伦理的两难,关怀伦理成为女性主义摆脱正义伦理两难处境的另类思考。与以关怀为基础的路径相一致,差异性立场、身份政治转而成为女性主义表达其性别正义诉求的武器。但是如果妇女并非一种统一的性别象征,如何能够提出妇女的政治主张?因此,建构一种基于宽容、对话、理解、友爱、团结基础之上的包容不同身份差异(包括性别差异)的公民身份和公民制度成为继身份政治之后女性主义进一步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85.
《秘密花园》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Frances Hodgson Burnett)的儿童小说《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1911)是其最著名、最成功的作品。人物塑造是这部作品的成功基础。除此之外,由于它体现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这一努力,同样是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所在。本文试图从人物、小说类型及花园的隐喻意义三个方面,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探讨的笔触主要在于:第一,对人物的分析集中在两个少年人物——玛丽和迪肯,说明作者对“双性同体”思想的肯定。第二,该小说的类型使其成为形式独特的儿童小说。作者打破了传统中男孩子的书和女孩子的书的界限,将历险小说和家庭小说结合在一起。第三,伯内特给秘密花园赋予了隐喻意义。荒芜了十年的花园在玛丽的手中复活,因此它象征着女性发挥创造力的园地.是其“自己的屋子”。  相似文献   
86.
张迎  赵莉曼 《理论导报》2005,(11):39-40
本文试图从叙述学的视角来考察<香港的白流苏>在创作上的得与失.通过与原小说<倾城之恋>的比较,得出了<香港的白流苏>在人物创作、小说内涵、审美意蕴等方面都存在着主题先行以及女性主义倾向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87.
伊斯兰姐妹是马来西亚著名的非政府组织,属于伊斯兰女性主义,致力于在伊斯兰的框架下维护公正和妇女权利。该组织通过重新解释《古兰经》,指出伊斯兰是追求公正和性别平等的宗教;通过宣传教育、向政府递交备忘录、发表公开信和声明等方式,提高公众觉悟、影响政府政策和法律制定;还通过法律援助,帮助在婚姻中处于弱势的穆斯林妇女。伊斯兰姐妹将伊斯兰与民主、人权联系起来,维护妇女的权利,有力地挑战了宗教权威对伊斯兰解释的垄断权,也有力地回击了伊斯兰主义对妇女的说教。  相似文献   
88.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与女权运动相伴相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对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的推动。同时,这种进步和平等是有限度的,重点突出和维护部分西方女性的利益,具有强调西方女性经验的形而上学性,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依附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推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演变,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双重影响。在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必须积极扬弃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通过落实国家制度、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加强女性学研究、提升女性主体意识等促进性别平等,保障社会主义妇女事业行稳致远,为推动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乃至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9.
美国托育制度将0~5岁年龄段的婴幼儿纳入其中。二战结束后,美国终止了战时公共托育中心的建设,开启了托育制度新的探索。年轻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挤压和家庭重建的社会呼声中,从职场返回家庭,引发婚姻潮和婴儿潮,母亲成为家庭育儿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在20世纪60年代开启的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中,女性主义者们曾竭尽全力地将全民免费托育作为目标之一,但却在20世纪70年代初遭遇了失败。之后,美国托育制度形成了以市场化为主,政府福利补贴为辅的组合模式,以期向各个阶层家庭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同时却也不得不面对不同阶级、种族和群体获取托育资源不均的现实困境,以及局部区域的“托育沙漠”现象。女性主义者则在争取免费托育失败之后,将对托育制度的研究目光转向了承接托育工作的弱势群体。美国托育制度选择的过程,及其最终呈现的形式对我国托育制度的完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0.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作为其南方文学的代表力作,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传统习俗和父权主义摧残的典型南方受害妇女形象.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来探究女主人公爱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变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