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6篇
工人农民   49篇
世界政治   1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7篇
法律   640篇
中国共产党   717篇
中国政治   1213篇
政治理论   255篇
综合类   4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观念的偏见,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的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尖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同时也有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52.
程郁 《党风建设》2001,(3):14-14
记得在宁夏军区教导大队集训那会儿,总觉得同住一幢楼的几个女学员很娇气。  相似文献   
953.
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家庭功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偏高,社交焦虑与社交情景有关,家庭功能是影响社交焦虑的重要因素,家庭系统的不同方面的家庭功能对社交焦虑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54.
菅雪燕 《实践》2008,(9):53-54
永儒布.蒙古族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指挥,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终身音乐指导,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蒙古国国家交响乐团客座指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相似文献   
955.
罗爱玲 《欧亚观察》2001,(3):41-41,24
2001年6月13日,在上海社科院欧亚所所长潘光教授主持下,由上海社科院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联合举行了“中东和平进程和中以关系”学术讨论会,来自中以双方的20多位学者围绕中东问题和中以关系进行热烈研讨。  相似文献   
956.
蔡建国教授今年48岁,在日本已经生活、工作了14年。1987年赴日前,他任职于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2001年4月1日正式归国前,他是日本新泻国际情报大学的终身教授兼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讲师。  相似文献   
957.
《中外法学》2008,(1):159
<正>《中外法学》优秀论文、优秀编辑奖(2000—2007)颁授会暨作者、读者、编者座谈会于2008年1月18日在北京大学法学院隆重举行,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中外法学》前任主编贺卫方教授、优秀论文、优秀编辑获奖者以及作者、读者代表参加了颁授会与座谈会。慷慨解囊赞助本次评奖活动的北京市中治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北京大学校友宗建文博士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外法学》主编梁根林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958.
清川 《党建文汇》2008,(5):45-45
“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李清照是个才女,大家都知道,但生活中的李清照又是如何呢?近日,中南大学文学院的美女教授杨雨在新书《莫道不销魂》中给出了“答案”。然而,杨雨的解读却引发了众怒,因为在她的笔下,“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在创作之余竟然是好酒、好赌、好色的“市井之徒”。  相似文献   
959.
<正>重庆市巫溪人,1961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法国巴黎第十大学访问学者、巴黎第二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新疆反  相似文献   
960.
活跃在明治末年至大正时期日本文坛之上的女性作家田村俊子,站在日本近代女性写作的源头,通过《女作者》一文淋漓尽致地塑造了一位为写作而殚精竭虑、痛苦煎熬的“女作者”的生动形象。在本论中,笔者通过细读文本,从“写作”与“表演”的时代共性这一新的视角切入,将重点放在“女作者”的创作过程和其作品的文体特征,并将同时代的文坛、社会背景等纳入视野之中,来探讨“女作者”是如何在男性作家群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进而论证作为发声主体的“女作者”在写作上的局限性和打开写作困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