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2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8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5篇
法律   407篇
中国共产党   869篇
中国政治   2976篇
政治理论   156篇
综合类   4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学理论》2015,(26)
目前我国的许多村规民约尚未体现违背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但是在妇女权益保护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村规民约中的妇女权益问题,发现原因是:父权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宗族观念深入人心;乡土民俗文化影响;法律法规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892.
893.
《中国妇运》2015,(2):25
坚持党建带妇建,优化妇联工作环境,不断推进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制定了加强妇联组织建设的"强基固本"工程五年规划。2012年兵团妇联单独设置后,积极推进14个师妇联单设,目前已有13个师妇联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团场、连队妇联组织组建率达100%,社区妇联、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组建率85%以上,努力把妇联组织和工作延伸到基层各个领域、覆盖到广大妇女群众。针对当前兵团加快发展城  相似文献   
894.
895.
初次分配中一线工人劳动收入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尚存它原因,但法律对这一事实的导生起了基础性作用。为了矫正两次法律"形塑"对工人低收入的影响,国家选择了"事前劳动规制"的"法律赋权"进路,通过工资立法等向一线工人赋权,但受制于劳动立法目标的多重性以及执法环节的消极,"法律赋权"的功效被消减。为提高一线工人劳动收入,有必要突破静态的"法律赋权",在动态的"法律赋能"之下找寻新路径。  相似文献   
896.
参与式性别预算对女性赋权是否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以温岭性别预算为例,通过问卷、观察与项目评估,从性别预算过程中女性的平等参与机会、参与能力以及参与效果三个维度考察女性赋权的过程与成效,发现女性在性别预算审议中的参与促进了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女性参与财政预算审议能力并不低于男性;对项目受益人的性别评估发现,性别预算使得财政资源分配更趋平等合理。因此,参与式性别预算因其平等的制度设计、鼓励女性参与和自由的表达机制,为女性赋权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97.
韩万渠 《探索》2020,(2):149-160
基于平台赋权和议题匹配两个维度构建政民互动平台提升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分类矩阵,通过比较案例分析发现:政民互动平台对公众的赋权充分程度决定了公众参与的互动性;政民互动平台设置的参与议题与公众诉求的匹配程度决定了公众参与的获得感,二者的交互效应影响着公众参与有效性,并表现出四种不同类型间的差异。加强平台赋权的制度建设、构建议题设置的协商机制,是政民互动平台提升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98.
数字媒介改变了当代文艺生产语境,促生文艺批评话语新变。精英批评话语中心地位失落,无法针对新的艺术实践开展有效批评。公共领域向数字媒介倾斜和位移,带来了传统媒体批评话语的衰落。自媒体批评话语有效利用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对传统批评话语产生挤出效应。媒介赋权使个人批评话语急速扩张,个人的意义生产与信息茧房相伴而生。就此,建构中国式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和范式、提高文艺批评家的素养、提倡对话式批评方法,是重构批评话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99.
900.
因为广西独特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导致涉外拐卖妇女犯罪活动在广西与越南边境一线尤为突出,进而诱发了广西一系列刑事、民事和治安案件,极大地危害着社会的稳定。分析广西涉外拐卖妇女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