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现代社会变迁中,东南亚社会的传统家庭由于各国现代化的启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等原因,在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观念以及婚姻生育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并由此引发了相关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运用现代化理论和社会学关于家庭的理论对变化中的东南亚家庭做一阐释.  相似文献   
12.
戴文子 《方圆》2020,(5):70-71
杀死自己的孩子,实在骇人听闻,这单案件一经报道便引起民愤。这个母亲就被定义成一个性情暴躁又爱慕虚荣的疯女人,仿佛她就是一切罪恶和不幸的根源尽管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在《沙扬娜拉》中曾经这样赞美日本女性: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但日本的丈夫们似乎并不知足。日本传统的婚姻观甚至认为,女性成年后就要尽快嫁人,一旦结婚就要生儿育女,且必须考虑培育孩子的长期计划。而日本的新时代女性即使在这个标榜男女平权的社会,仍然一直遭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  相似文献   
13.
路遥是一位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作家。《平凡的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家庭伦理、男女青年的自强奋斗及爱情、婚姻中的命运体现了作家深沉的儒家文化意识,因而作品充满感人的力量。路遥这种以民族文化为根基的创作精神是中国文学走向全球化必须具备的。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2)
所谓婚姻,是指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自古以来,人类都很注重由缔结婚姻带来的子嗣绵延,《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对其教众的婚姻之事做出了规范,至今仍影响和制约着教众的世俗婚配嫁娶。对其中的婚姻观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人们走出误区、正确了解伊斯兰教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5.
激进女性主义者在婚姻观方面采取了一种极端方式,揭露家庭制中广泛存在着的对女性压迫的男权制,主张抛弃婚姻与婚姻家庭,同时也质疑爱情。对婚姻认同与否的选择势必推动婚姻观、婚姻形式、婚姻制度呈多元发展的态势,这也必将对男女的社会、婚姻家庭地位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加速推进人类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6.
君君 《工会博览》2008,(22):23-25
2008年7月,在一次清查活动中,身为女硕士的她因网上裸聊、涉嫌卖淫被警方带走。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这个面目清秀的女子有着坎坷的身世,更有着畸形的婚姻心理。原来,她有一位多情的教授父亲,父亲的婚外情一直笼罩着她的成长过程,她仇恨父亲,同情母亲,却解不开父母之间的情结……  相似文献   
17.
徐红 《求索》2008,(1):211-213
历史的惯性使宋初进士在选择婚姻对象时仍表现出明显的尚门第、崇官宦特征,而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则使他们的婚姻观渗入了新的因素,一方面考虑到对方的出身和家世,另一方面更看重对方本人的能力和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8.
清教的家庭伦理观主要由家庭构建观念、婚姻观、夫妻观、子女养育观等方面构成,其伦理实践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目标是组建一个有良好秩序的属灵家庭,并以家庭为单位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体制.清教家庭伦理观念继承了中世纪欧洲家庭伦理观念,由于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等多方面影响,清教家庭伦理观又具有相当的“现代性”,如他们伴侣式的婚姻观念、对性的积极态度、对子女的良好教育以及从家庭出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等.可以说,清教家庭伦理观念是西方社会从中古家庭伦理向现代家庭伦理过渡的一个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今中国数以千万计的女性仍然无法完成基础教育的现状,许多女大学生们是自豪地满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跨入大学校门的。然而,近年来,在大学女生中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却不胫而走。本文通过整理、比较、解读以女大学生为主体进行调查的系列数据,希望透过经济发展的繁荣表象,去认知与时俱进的健康的社会性别观建构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