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58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人类早期的思维中.宗教观念与审美心理是混溶的,而且宗教作为人类早期的一种生命意识,必然要对其审关心理加以模塑.这种模塑主要表现在宗教与人类早期审美心理生成的交互性、宗教观念对人类早期审美心理生成的模塑等方面.而宗教观念对人类早期审美心理生成的模塑,又主要体现在生死观念、灵魂观念、神灵观念对人类早期审美心理的模塑.从而,为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人权》2008,(5):54-55
2004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修正案的通过使人权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权利意识,个人、集体的维权活动也在大范围内以更大规模的展开。与此同时,人权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尚法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精神先导,人们只有崇尚法律,才能树立起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地位,法律在此基础上才能高效地运行。而我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尚法理念的缺失,因此,尚法理念的树立在我国任重而道远。针对我国尚法理念缺失的严峻状况,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培育民众的尚法理念。  相似文献   
14.
普法转型     
林蕾 《人民政坛》2008,(10):40-41
要完善普法工作、优化普法效果。最重要的是革除那些旧的不合时宜的普法理念和做法,按照现代法治的精神来建构现代化的普法。  相似文献   
15.
赵汀阳 《人权》2008,(2):48-51
人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虽无宗教之名而有宗教之实的西方新宗教。目前流行的人权观念存在着可能导致社会混乱的理论隐患。因此我准备提出一个新的普遍主义人权理论,称为“预付人权理论”。这个理论的主要观点为,人权必须被理解为以“借贷”方式无条件地预付给每个人的权利,但每个人必须履行相应义务去回报所预支的人权,以此为条件才可以保有人权。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一种世界观,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又是一种社会力量。宗教观念对传统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创新做好公务员初任培训工作,福建省人社厅、省公务员局联合省纪委、省监察厅、省委组织部等五部门日前下发《关于在公务员初任培训中加强廉政教育的通知》,专门就初任培训中加大廉政教育力度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通过系统培训使初任公务员切实增强法纪观念,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文件制定了"硬措施",并要求廉政  相似文献   
18.
陶波 《传承》2009,(6):142-143
军校学员法理念的培育,法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军校学员法理念培育的切入点在于要加强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军事法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一个有特殊复杂结构功能的体系宗教自身是一个特殊的复杂体系。这个体系由其内在要素和外在要素两大部分组成。内在要素包括:宗教观念(或思想)、宗教感情(或体验)。外在要素包括:宗教行为(或活动)、宗教组织(或制度)。宗教观念(或思想)是宗教意识在认识上的表现,宗教感情(或体验)是宗教意识在情绪上的表现,二者属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以信仰有神论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宗教行为(或活动)是宗教意识的外在表现,宗教组织(或制度)是联系信教群众的形式,二者在社会生活的范畴内形成宗教事业———一种有大量信教群众、文化经典、教会组织和活…  相似文献   
20.
保证期间与保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保证期间的界定保证期间与保证责任是保证担保法律规范中的重要法律概念。《担保法》在总结以往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完善了保证担保的立法,然而,却把保证责任与偿债责任混为了一谈。我们认为,一方面,在理论上应当分清是非;另一方面,由于目前仍有大量的担保纠纷是发生在担保法实施之前的担保行为,前后立法上概念上的差异必然导致不同的法律责任。《民法通则》在提出保证的概念时并没有提出保证期间的概念。在1994年4月15日前,即最高人民法院在作出《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