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党员干部之友》2012,(11):46-47
孟姜女按照先秦的女子称呼,孟姜女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后,即姜。孟在此处是排行的称谓。在古代的排行中,老大称孟或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最小的称季,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姑娘。《辞海》载:孟姜,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妻。姜姓,字孟。后人将杞梁说成秦朝人,称‘范杞梁’,并演变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俞伯牙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家喻户晓,俞伯牙姓什么?姓伯。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高注:伯,姓;牙,名,或作‘雅’。钟,氏;期,名;子,皆通称。悉楚人也,少善听音,故曰以为世无足为鼓琴也。王昕《漫说三言二拍》:‘伯’是姓,‘牙’  相似文献   
12.
戏台     
杨振宁故里合肥三河镇,有个古朴雅致又庄重凛然的花戏楼,其实就是一座楼阁式的大戏台。我去的时候,那戏台上正演《孟姜女哭长城》。身着湖蓝色戏服的演员,在薄暮的风里群袂飘飞.那唱词自喉咙里宛转流出,仿佛也落花似的被她缓缓抛洒在风里。一个前朝旧代女子的情之凄切与生之苍凉.都在那悠悠飘远的声线里了。  相似文献   
13.
25年前,因为一部黄梅戏电影《孟姜女》,杨俊声名鹊起,与马兰、吴琼等并称为黄梅戏“五朵金花”。她在事业大放异彩之时,被邀请到湖北黄冈振兴黄梅戏艺术;功成名就时,她又毅然放下一切,来到省城武汉追梦——让来自民间的黄梅戏在都市里也占有一席之地。最近,  相似文献   
14.
孟姜女是中国民间文学中一个极为感人的女性形象,她的勤劳、善良,贤惠、纯朴,以及她对爱情的执着与对暴政的抗争,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国人。人们在对她与夫婿万喜良的悲剧命运发出深深叹息的同时,也对秦朝暴政表示了极大的愤怒。那么,孟姜女最早的人物原型是谁呢?据研究,其原型应是春秋时期的祀梁殖的妻子。  相似文献   
15.
无君 《民主与法制》2007,(9X):29-31
孟姜女哭长城,梁祝,白蛇传,牛郎织女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在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前三者的起源地都已得到确认,唯有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悬而未决,并引发了十多个地方的竞相争夺。在这波争夺和开发的热潮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利益博弈?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7)
民间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依托了万里长城这个著名的历史建筑,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在不同的时代,被加进了不同的情节;在不同的地区,有了不同的附着物,在中华大地上被广泛流传。对于中国人来说,孟姜女这个名字几乎和万里长城、秦始皇时时捆绑在一起。本文根据孟姜女故事的发展,提出故事背后所体现的民众不曾宣扬的、对封建上层社会的颠覆。  相似文献   
17.
梁燕  翟璐 《民主》2010,(8):40-42
<正>在我国民间文学中,《白蛇传》与《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四大民间传说"。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历演不衰,它的文化内涵也在长期的传承、演变中不断丰富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许多写满爱情的故事里,我们习惯于迷恋梁祝十里相送的缠绵和化蝶的无奈,以及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八百里长城的悲壮,这种穿越地域和时空的传说依然被鲜活地传诵。很多时候,悲情的故事更能带给我们真实的感动。朋友的相约采访,让我了解了这样一位女性,她用一生的等待和守望,  相似文献   
19.
正眼下的年轻人,知道宝卷是怎么回事的恐怕为数寥寥。宝卷主要由开卷、正文、偈赞组成。开卷类似于宗教仪式,如《灶君宝卷》开卷道:宝卷之家,先将灶上收拾洁净,焚香点烛,礼拜之后,然后开宣。开卷的目的是制造严肃的气氛,引起听者的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20.
李乔 《同舟共进》2011,(6):78-79
历史的被歪曲,被篡改是常见的现象。研究历史,也应该研究“历史的被歪曲(包括被篡改)史”。被歪曲的历史不是真史,但歪曲历史之史却是真史。这就像传说,其内容可能为假,但传说过程即“传说史”却真,如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内容为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