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100篇
中国政治   120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从  相似文献   
142.
本文是关于孟子政治思想的学术讲座整理稿。孟子继承孔子讲仁政,其性善论及其讲民本重民生的德治精神,丰富发展了儒家学说。孟子理想的政治是尧舜传贤,并不从根本上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而是在道德上对专制君主提出了严要求,要圣明有德,孟子还肯定等级官僚制,实质是倡导开明专制。孔孟之道经过曲折的历史发展,其价值现重新被人看重,但王道政治并不是民主政治,民生取代不了民主,仁政也不能取代宪政,开明专制再开明也还是专制。民本仁政是道德理想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43.
刘会新  ;武东生 《求索》2007,(8):148-150
孟子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宋代以来,被尊奉为亚圣,其学说与孔子的思想被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特别是其“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千百年来对华夏民族的心灵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本文以孟子的“人道”论为核心,阐述了孟子的人生哲学,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其对当今社会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4.
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是中西哲学中古老而又常新的永恒话题,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矣”和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都体现了两位哲学家的人文宇宙观。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词语释义,人学思想和人生境界的诠释中都有融通之处。  相似文献   
145.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烽火四起,使得匡扶百姓,固国安邦成为时代的主题。儒家思想正是以保民爱民,淑身淑世的救世情怀和博大精神,睿智圆通的理性之思,提出了一系列仁爱德治,礼乐王道的思想,而民本思想更是将其济世救民的情怀发挥到极至。以今人的视野回望这道饱经洗礼的思想之光,仍能感受到其中悲天悯人的丝丝暖意和入世抗争的不朽气节。  相似文献   
146.
梅德高 《理论月刊》2003,(11):F002-F002
孟子生当乱世,其时诸侯混战,民不聊生。他清醒地认识到,德治并不简单意味着道德教化,而是首先要施行仁政,以德惠民。孟子认为,以德惠民并不是君主的恩赐行为,而是关系到其统治存亡的治国措施。就君民关系而言,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政治成败而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施行仁政必然得到民心,“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就社会和谐而言,民众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财产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民众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根本无法接受治理和教化,“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实施以德惠民的具体措施,一是制民之产,使民众有维持生活的能力,“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二是使民以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三是省刑薄税,“省刑罚,薄税敛”,“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四是善养孤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  相似文献   
147.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学"思想,并把这种思想从人类社会生活领域拓展到了生态方面,形成了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生态伦理观。在物质丰富的当今社会,无论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严重破坏和环境重度污染的警示亦或是生态伦理道德的制约,都迫切要求人们不能再盲目追求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着重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本文旨在从孟子的生态伦理观出发,探究孟子生态伦理观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8.
王凌皞 《法学研究》2013,(1):107-122
每一种法律与政治理论都以对人性的根本看法为起点,孟子的自然主义性善论提供了不同于"理性人"的人性学说。结合认知科学的最新进展,由孟子自然主义人性论道德哲学中可尝试提炼儒家规范美德法理学主张。这种规范美德法理学不同于传统的伦理自然法和自由主义权利法理学,它把公民美德的发展与实践作为法律的核心价值,主张国家应当通过法律为公民个人美德发展与实践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它不但批评了通行的现实主义人性观,更为寻找自由法理学和伦理自然法之外的第三条道路提供了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49.
孟子的政治思想具有正当性和证成性的二重维度。在正当性上,孟子政治思想中隐含着“民视民听”的自愿认可原则。在证成性上,孟子政治思想中具有“发政施仁”的敬德保民取向。孟子政治思想的正当性兼具主观与客观面向,故民众的自愿认可体现出理性共识的特色。在理性共识的基础上,可以沟通正当性与证成性的内在联系,并为孟子政治思想的民本与民主之争找出一个新的解答。  相似文献   
150.
孟子经由成语敞开的生态智慧,涉及多方面的主题:从物自身的分析看,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带有天定的使命,必须尊重并保护世界的差异性;从审视人对物的僭越看,不要把太多的人为强加给大自然,自作聪明只会更加伤害自然界;从倡导人对物的呵护看,禽兽同样需要人的“不忍”,应当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行其所无事”是生态治理的最高智慧。我们不必把孟子抬高为生态学家,但其生态智慧以“仁民爱物”为点睛之笔,朗现了生态关怀的伦理共识,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极富思想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