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100篇
中国政治   121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浩然之气     
闫成军 《党课》2011,(22):69-70
皓月当空,万籁俱寂,挑灯读《孟子》。公孙丑问:“敢问何为浩然之气?”孟子道:“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也。”读到此处,心海激起经久不息的波澜。  相似文献   
82.
本文的标题出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在游说齐宣王实施“仁政”时说的话:“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并打比方说,“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可见,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实施“仁政”决非像挟着泰山跨越北海那样,根本就不可能;实际上它就像给老人按摩肢体一样简单,只是为政者往往不愿去做。  相似文献   
83.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周易·系辞下》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白译: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每天还要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清)郑板桥  相似文献   
84.
温亚丽 《人民论坛》2011,(8):218-219
孟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长达40余年,他用自己毕生的经验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提出的乐于教育、开启民智、重视提高教师素质、重视道德伦理教育、重视环境教育的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工作仍有重要启迪作用。研究孟子的教育思想,对于回答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这一根本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5.
孟子认为,“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意思是说:天子能够向天推荐人,却不能强迫天把天下给他;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却不能强迫天子把诸侯之位给人;大夫能够向诸侯推荐人,却不能强迫诸侯把大夫之位给人。那么天子之位、诸侯之位、大夫之位应该由谁给呢?孟子认为,应当由“天”说了算,天喜欢谁就给谁,天意不可违。天虽然不说话,但天会“以行与事示之”,会告诉你应当用谁。  相似文献   
86.
孟子的义利观是孔子“义以为质”功利观在战国时期的继承和阐扬。盂子以心性之说奠定仁义的形而上基础,从谴责霸道、宣扬王道入手,树起了仁政理想的旗帜。孟子对天下逐于利的现实持有激烈的批判态度,对在利益面前人性的沦丧表示义愤,但是,他并没有把义与利断为两截,民本主义的立场使他没有由此走向极端。与其说他是从社会批判转向道德形而上建构的,不如说他是从道德形而上中找到批判现实的利器。  相似文献   
87.
《公民导刊》2009,(7):54-54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礼记》  相似文献   
88.
89.
本文把孟子的思想运用于和谐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中,仍能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0.
《瞭望》周刊年初曾发文认为,2009年可能是群体性事件的高发年。人们多认为这是现代社会现象,并未把中国传统文化对此类事件的认知,当作一种思想资源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