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100篇
中国政治   120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重民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他提出了"民贵君轻"、"暴君放伐"理论,"正经界","制民之产";"薄税敛","取于民有制";"省刑罚","罪人不孥"及"四德五伦"教化等具体的民本措施。孟子的这样一种民本思想有其进步意义也有局限性,对我们当代社会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2.
周旬 《当代党员》2009,(6):66-67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孟子的思想留给我们许多的启迪和借鉴。 孟子言:“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忧民,用今天的话说,即关注民生。纵观历史,“忧民”一直是历代仁人志士所推崇的为官之本。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穷年忧黎元”的杜甫,从“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于谦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的郑板桥,无不以民忧为忧。当今,我们党员干部更当胸怀天下、情系苍生,“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清·魏源)。  相似文献   
93.
马克思“以人为本”与孟子民本思想,有“恒产”相一致;人是社会主体与“民为贵”同,目的和意义不同。有相一致的地方,如:人是生产主体与民相一致。也有不同之处,如:理论渊源不同,目的和意义不同。  相似文献   
94.
娱乐     
填字游戏横列一.《孟子·公孙丑》里的一句,下一句是"失道者寡助"。二.一种西方传说中邪恶的吸血鬼怪。三.指曾因违法受过处罚,用来形容人。四.王昌龄"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上一句诗。五.  相似文献   
95.
《公民导刊》2009,(6):52-52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相似文献   
96.
论孟荀二子对儒家教育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教育传统 ,在孟子、荀子两位儒学大师那里得到了系统的推动和发展。孟、荀教育思想皆是其思想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孟子在推阐仁政学说的过程中形成其以“性善论”为基础、以“明人伦”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学说 ;荀子教育理想则立足于“性恶论”的理论基础 ,以“成圣”为最终的教育目的。二子对各个层面教育问题的阐述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7.
孟子以性善论为前提,将孔子之“仁”发展为“仁义”并举,形成了“居仁由义”的理想人格特征,这一理想人格配以浩然之气的培养,成就了孟子理想人格的典范。在当代,重温孟子“居仁由义”理想人格,仍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要注重培养和塑造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塑造公民的浩然之气,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8.
陈鲁民 《前线》2008,(12):67-67
一要生存,二要发展。是古往今来哲士伟人思考的重大问题。儒学创始人之一的孟子.作为一个关注大千世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观”。他一些真知灼见和不凡思路,不仅在当时发聋振聩,让人眼睛一亮,就是今天读来,也不无启迪.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99.
孟子》一书的作者究竟为谁?探讨历代孟学学者观点,可以概括出《孟子》行文的七大特点,据此推断《孟子》一书是孟子口授自己的经历和观点,让其弟子记录下来,然后自己整理删定而成型。  相似文献   
100.
毛泽东非常熟悉《孟子》一书,一九0二年,他在韶山南岸私塾发蒙时,就读于《孟子》。《孟子》中很多精辟且富有哲理的话,在毛泽东的一生中都有影响。毛泽东经常在他的著作和谈话中引用孟子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