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270篇
中国共产党   492篇
中国政治   678篇
政治理论   215篇
综合类   2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本文以宏观调控的基础理论为基础,结合能源调控本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提出了能源调控法的基本理论框架。根据能源调控本身所涉及的领域,以及调控特征,将能源调控法分为:能源战略调控法律制度、能源供给调控法律制度、能源利用调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2.
政府经济行为在现代社会大量存在,应当接受宏观调控法的约束。政权体系中的调控部门对其他部门经济行为的调控并不违反基本法理。只有承认各个部门的独立利益及行为选择,才更有助于宏观调控措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3.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文章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发展的现状和根源的基础上,辨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法制建设所涉及的合理确定宏观调控法与区域经济调控法的界限,制定《区域经济宏观协调法》及其一系列配套法律,健全经济落后地区的投资法律机制,建立健全具有权威性的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机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4.
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宏观调控是国家调节三方式之一,宏观调控应以市场调节为基础,需要处理好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调控措施应当科学、合理。需要依法调控,用法律控制权力,防止滥用宏观调控权损害民众利益。宏观调控包括控制与引导、宏观与微观管理相结合,不能片面理解为"控制"、从紧,也不能把各种行政干预措施都当成宏观调控,借宏观调控之名行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之实。  相似文献   
145.
消息     
去年GDP增长9.5%宏观调控及时有效;职务职级改革促进公务员职业化;兼职者可享工伤“双保险”;浙江数千企业“信用破产”  相似文献   
146.
宏观调控权纵向配置的观点众多,主流观点多认为中央享有宏观调控权,但其中颇多疏漏。从理论结合实践的维度出发,应可得出宏观调控权的纵向配置应是中央和地方共享宏观调控权。  相似文献   
147.
尹中卿 《小康》2011,(5):112-113
通胀猛于虎,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着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等多重任务,面对越来越强的通胀预期,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仍然应该是防止和遏制严重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48.
杨秋宝 《团结》2000,(1):28-30
在当代,世贸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三足鼎立,有“经济联合国”之称,成为协调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入世”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社会,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4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和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加速了人才总量增长和人才流动,促使人才走进市场,接受市场的调节和管理,并逐步实现了人才交流双向选择、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调节供求的新机制。近几年来,随着人才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才流动表现得更加活跃和有序。而如何培育和发展健康的人才交流体制,做好人才流动管理,保护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则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0.
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因素是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 ,宏观调控乏力 ,还没有找到宏观调控和引导劳动力市场健康运行的方式 ;劳动力市场发育缓慢 ,机制不健全 ;企业改革滞后 ,国有企业不能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主体 ;市场秩序混乱 ,市场建设法规滞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