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赵兵 《共产党人》2016,(5):52-53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每每想到延安,脑海里就会想起贺敬之先生《回延安》的诗句。从1935年到1948年,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我们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中国革命由挫折转为胜利。我们党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积累了治党理政的宝贵经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  相似文献   
32.
余玮 《党史文汇》2007,(3):50-50
20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决定给时任总军械部部长的王树声建一幢住宅。按规定,房子和家具可以考究一点。但是,王树声的“意见”来了——盖成一般平房,外加“两不要”:不要独门独院,不要警卫森严。这样,王树声一家就住在当时的总军械部(现解放军报社)大院内极其普通的一幢平房里,用的是寻常的家具,没有特别的装饰,墙上的一幅“延安宝塔山”油画显得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33.
一行 《中国律师》2009,(6):87-87
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上。现在是游人如织的公园。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基地。这里苍松翠柏蔽日,新树嫩枝招摇。公园西坡有一片松树林,西览延河,东依古塔,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全国各地干部职工来此寻访的记忆和昭示。  相似文献   
34.
余玮 《党建文汇》2014,(10):42-43
入秋的延安,微风已带来丝丝凉意。夜晚,月色如水银泻地,洒在延河,洒在清凉山。洒在宝塔山。军号的声音在远山回荡,这是催促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尽早入睡的号声。  相似文献   
35.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圣地,再次来到延安,愈感亲切温暖。远眺见证过战争烽火的宝塔山,近抚滋养了革命前辈的延河水,瞻仰安葬着革命英灵的“四·八”烈士纪念碑,思绪不由自主地穿越历史的时空,飞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那波澜壮阔的13载岁月。  相似文献   
36.
宝塔山下.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吴家枣园,是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中的劳动英雄吴满有的家,这个村子原名叫南枣园,因为出了吴满有这位劳动英雄,而改名为吴家枣园。1946年,毛泽东亲笔为吴满有生日题词:“天下有名”,并且把刚从苏联回国的儿子毛岸英送到吴满有家里上“劳动大学”。  相似文献   
37.
静静地,王光美老人走了,带着对美好生活眷恋,到追那那属于她和刘少奇的世界里去了。西柏坡,是她一生中最难以忘怀和割会的地方。曾经年轻、美丽而富有朝气的她追随革命洪流,从北平飞往定塔山,又从宝塔山辗转载西柏坡。在这里,她与刘少奇结为百年好合。从此,在她以后近60年的人生中与西柏坡有了剪不断的历史情缘,留给了后人对她绵延不绝的思念……  相似文献   
38.
詹汉宏 《揭阳论丛》2010,(2):31-32,38
今年5月份,我有幸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考察学习。巍巍宝塔山下,绵绵延河水旁,所见所闻所感,让我重温了中国革命那段激昂的历史,又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受益匪浅,难以忘怀,特别是伟大的延安精神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39.
40.
今年4月初,我随云南代表团赴陕西西安参加东西部贸易洽谈会,从西安到延安,车行一路,同事们都在兴奋地谈论将要抵达的壶口瀑布、宝塔山、杨家岭、枣园,而我此行到延安,却比别人多了一个夙愿,那就是到延安大学文汇山路遥的墓地,凭吊我内心世界的精神标杆——路遥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