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0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31篇
工人农民   53篇
世界政治   1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5篇
法律   363篇
中国共产党   1365篇
中国政治   1438篇
政治理论   200篇
综合类   1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科学的魅力 “从做《科学人生》开始,我才感到自己真正被科普了。” 刚刚采访完数学大师吴文俊的曾涛,思绪还在和大师的交流中游荡。“那么谦虚的一个人,说自己不能说,可一说起来,跟孩子一样兴奋。  相似文献   
32.
33.
王耀辉 《政策》2003,(2):42-44
龙,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炎黄子孙的图腾。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之时,一条金色的小龙,挟东山、象山两峰之精神,带漳河、江汉二水之灵气,从位居秦岭余脉、地处湖北中腹的荆门古城,飞舞腾空而起,扶摇直上九天。 经过20多年的风雨洗礼,昔日的小龙如今已成长为一条搏击商海大潮的金色巨龙。这不是梦幻,亦不是神话,而是闻名瑕迩的湖北金龙泉集团成长壮大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4.
35.
再谈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小军 《前沿》2005,(10):238-240
历史人物的研究和评价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历史活动是人的活动,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对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观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点。我们只有持客观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正确认识历史人物的局限性、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才能给历史人物一个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36.
星闻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8,(23):64-64
博尔特:年度最佳运动员;张梓琳:援助中国艾滋孤儿;巩汉林:夫妻合演话剧;孙俪:将掀起年未观众追捧热潮;  相似文献   
37.
读者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大吃一惊。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秦始皇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人说他英明,处事沉稳独断;有人说他暴虐,处事专制独裁。不论是褒是贬,总之是个有主见能决断的人物,怎么会一生受制于人?我想: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光凭传闻,先入为主;或者迷信旧说,人云亦云。应该以史实为根据。如果探讨史实,从他的身世与经历入手,就会发现他一生确有许多受制于人之处。一场阴谋中的一枚棋子秦始皇与秦国的王室并没有血缘关系。他是韩国大投机商人吕不韦的私生子,生母是赵国女子,邯郸的歌姬。我丝毫也没有在出身上轻视秦始皇…  相似文献   
38.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确定政府职能的理论前提,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不同主张,深刻影响着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和方法。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作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立足于美国的现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以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为分析前提,重新审视了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论述,提出政府与市场之间应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的模式。本文试通过分析斯蒂格利茨的政府理论,对我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一些现实的借鉴。  相似文献   
39.
理性人假设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尔森是集体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将理性人假设引入社会领域集体行动问题的研究中,奠定了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起点.奥尔森认为理性的集团成员根据成本--收益决定是否参与集体行动,但他没有系统论述利他主义行为和有限理性对集体行动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王振彦 《求索》2007,(8):188-190
中国的“水浒”与英国的罗宾汉故事,尽管自其滥觞以致最后成形的演变过程,存在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地域、民族和文化的特性,决定了中、英两国文人作家的思想意识和创作观念的不同,因而,他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无论在走进绿林的动因上,在对待妇女的态度和爱情的观念上,还是在复仇杀人的行为准则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烙印着本地域、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