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362篇
中国政治   783篇
政治理论   238篇
综合类   4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从当代舞蹈文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论述了科学舞蹈文化观的内涵,并进一步阐述了科学舞蹈文化观的实施方略。  相似文献   
22.
公文因实用而产生,又为实用而写作,具有实用美的审美价值.公文体式要求的规范化、内容的规范化和语言的规范化是公文的审美特征所在.  相似文献   
23.
浅谈当代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璇 《理论月刊》2007,(10):162-165
当代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已经和它的实用价值取得了同等的位置。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应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为形式美,另一方面为表现美。它的形式美表现了农业景观最直接的审美感受,而表现美则赋予了其功能性、生产性和可持续性。新时代的农业景观应使其形式美与表现美和谐统一,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有机的结合体。农业景观的形式美与表现美和谐统一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审美重点。  相似文献   
24.
当前英语专业的外国文学教育走进了一个误区,教学不以文本为基础,脱离文本讲流派,讲思潮,导致学生所获都是"第二手知识"。外国文学教育应该以文本为基础,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各种感受能力,而这种感受力与我们所称的"文学批评"是完全不同的。南安普敦大学教育学教授郎根据学外国文学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渠道的文学教学法,罗森布拉特根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审美性阅读;这些理论都是以文本为基础,对我们的文学教学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5.
文中阐述了IT产品设计中透明风格的美学意义,探讨了透明风格的社会审美心理,分析了透明风格形成的美学、社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26.
樊立三  冯彩玲 《世纪桥》2007,(9):134-135
美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应当把审美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利用各种手段加强美育。本文从体制完善、观念更新、课堂教育、气氛营造、活动渗透等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审美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7.
爱德华.W.萨义德(Edward.w.Said)于20世纪末阐发的东方主义理论作为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理论之一引发了东西方学者的共鸣,因而风靡世界。在这一理论热潮的背景下,不免会出现套用或者误用的嫌疑,生搬硬套地阐释某一具体文本或作家的现象;或者出现以偏概全,完全被东方主义理论而障目,不见更丰富的文本含义等现象。为此,有必要阐明萨义德东方主义理论的缘起,从而明确"东方主义"理论具体的使用语境;通过对西方唯美主义思潮中表现出来的"日本风"等文学文化现象的解析,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东方主义"的丰富内涵;对唯美主义者追求的东方艺术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同行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唯美主义乃至东方主义。  相似文献   
28.
刘勰强调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和文艺创作中要保持审美心胸的澄静澹泊,才能进入“神与物游”的状态进行文艺创作;柏拉图则认为创作的源泉来自神的赐予,文艺家一但“神灵凭附”,就会获得神力而陷入迷狂的状态。前者肯定了文艺家后天的才识、修养等理性因素,承认创作的差异性;而后者则从神的理念出发,摒弃审美过程的理性因素,认为文艺家只是神的代言人,审美活动和创作过程与之毫无相干,从而否定文艺家创作的差异性。因此,以“神与物游”为中心的“虚静”说同以“神灵附体”为核心的“迷狂”说构成中西方古代美学的不同体系,体现出不同文化特质中审美方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9.
网络世界与网络传播的审美化问题,迄今少有专门论及。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又一审美空间,网民身份的审美包装以及网络功能的审美化是网络审美化的主要表现。网络世界审美泛化是感性魅惑的产物,体现了消费社会的逻辑,冲击着真正的美,导致艺术的非现实化和同质化。  相似文献   
30.
袁洁玲 《求索》2007,(3):152-154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其传媒本体因素的作用在文化中不断上升,必然导致电视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失落。因此对于电视的“共有默认”和过度依赖,往往会使得受众处于一种迷失状态,造成受众审美心理结构的畸变、审美活动精神性的减弱和生命追求的异化,从而造成受众审关心理上的疾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