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358篇
中国政治   780篇
政治理论   238篇
综合类   4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作为审美意识中居于最高层次的审美范畴,审美理想与审美创造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整个审美活动中,审美理想不仅是审美创造的前提和中介,导引、规范着主体的审美创造活动;同时,审美理想还是审美创造的巨大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962.
论高校文艺活动的育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组织文艺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艺活动的导向、激励、感染、审美、补充、环境等六个方面的功能,努力实现文艺活动育人中的形式与内容、自愿与要求、多数与少数、干部与学生、校内与校外、艺术价值与育人价值、条件建设与环境建设的统一,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文艺活动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63.
薛松 《世纪桥》2010,(21):72-73
加强干部队伍健康情趣培养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新时期推动干部健康情趣培养这项工作,必须坚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情趣,用光荣的使命任务来塑造情趣,用多彩的军营生活涵养情趣,用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情趣。  相似文献   
964.
由迪 《法制与社会》2010,(7):237-238
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中,女性主义艺术在此契机下开始其起源。本文从性别意识形态的社会学角度,通过对男性艺术家和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鲜明对比以及对近现代几位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作品的剖析,阐述和说明了女性艺术的发展历程与性别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5.
以审美教育促进人文资源的和谐发展,促进人文资源的开发保护,弘扬中华美学传统,将审美文化致力于当代人类所希望、所追求的生活秩序,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历史人文景观,对待自然,让人类社会朝着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得到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是当代有识之士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66.
96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文化以更为明显的消费性和娱乐性的姿态出现,在青年中出现了一种亚审美现象,青年的生活学习、社会文化心理由此受到了深刻影响.对亚审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从美学的角度予以分析和把握,才能揭示出其产生、流行的原因,寻求解决或正确导向的对策.  相似文献   
968.
周英 《学理论》2009,(4):148-149
苏轼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能将审美体验具象化,“迁想妙得”地化虚——审美体验或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为实——具象化。由“形似”落脚到“神似”,达到了心和物的默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69.
傅小青 《青年论坛》2009,(5):148-149
舞蹈欣赏与分析的关联性在于对舞蹈本体认知的过程。欣赏者既然有专业与大众之分,所产生的欣赏结果自然有所不同。欣赏和分析既对舞蹈有着不同的理解,也存在着对舞蹈感官追求的差异性。舞蹈欣赏和分析的关联性就像孪生兄弟一样,千丝万缕地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970.
王晓岗 《前沿》2009,(2):170-172
对文学本质的探讨不是徒劳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个过程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特征。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研究者们取得的重要的理论成果,它也具有以上特征。目前,在文学理论教学中,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最有代表性的认识,但绝不是第一或唯一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形态的变化,人们对文学本质问题的研究也将继续深入,但是,只能无限接近它,却不能穷尽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