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2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惩罚改造罪犯和罪犯人权的保障是对立的统一。其对立性表现为:一方面,一些监狱干警过分注重惩罚和改造,忽视对罪犯人权的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罪犯提出人权主张时,传统的管理、教育模式受到冲击,感到束手无策;另一方面,一些罪犯不切实际地主张自己的权利和法律规定、监管秩序发生了冲突。统一性表现为:从整体上看,对罪犯人权的保障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惩罚和改造,只有保障罪犯的人权,尊重罪犯的人格,改造内容才能为罪犯所认同。监狱工作以改造人为宗旨,通过改造使罪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生存的技能,从而立足于社会。改造罪犯成为新人,就是对罪犯最根本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32.
一、城乡关系的演变规律及城乡一体化的提出 (一)城乡关系的演变规律 城镇与乡村作为一种非均质的地域经济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和发展的地域实体。它们既有各自的运动规律,同时,它们之间又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对立统一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相似文献   
33.
韩亚光 《前沿》2013,(11):50-56
矛盾的对立统一与个性共性是彼此依存、互为条件的,不能搞成"两张皮"。矛盾的主要方面与主要矛盾是一种客观现象,但是需要正确认识和恰当把握其存在范围和发展趋势。在事物发展中,内因并非总是根据,外因并非总是条件;同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问题相贯通,决不能将联系的观点简单地纳入辩证法,而与形而上学完全分割开来。解决矛盾,可以通过双方同归于尽、一方消灭另一方、双方断绝关系、双方互利共赢、双方相互融合等多种途径,这些途径有时彼此交织或相互更替。  相似文献   
34.
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关系,曾作过多方面的大量的论述,至今仍成为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党政关系绕不过的话题。列宁在构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实践中,发现存在着复杂的党政关系问题。从实事求是的立场出发,列宁并不讳言党政关系的矛盾情况。相反,他从矛盾的对立统一学说出发,深刻地揭示了政治领域存在的党政关系"二律背反"规律。对此,我们必须予以认真研究思考,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经验的基础上给出科学的解释,以推动党政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基石 ,是对我国基本国情认识的唯物辩证法。通过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历史进程、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等视角进行考察 ,本文认为初级阶段理论集中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三大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6.
●山东格力在山东的12年就是在一次次"化危为机"过程中壮大起来的。"危"与"机"从来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克服了"危","机"自然会展现在面前。●毫无疑问,格力就是一块真金。这块真金需要所有爱护它的人不断去打磨,这样它才能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37.
本文对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主权国家间"协调意志"调整下的国际性制度安排进行了简要的概念界定,解读了国家经济主权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在对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阐述之后,提出了两者关系是永无止境的对立和暂时有限的统一之下主权国家自主选择的结果这样一个新观点。最后,从精神、行动、内因、外因等四个方面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树立理性的国家经济主权观以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8.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这一基本关系又派生或包容着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关系。归纳起来是:对立关系,斗争关系,统一关系和代替关系。其中,“对立”与“斗争”不能画等号,斗争关系是对立关系派生来的,是激化的一种关系表现。  相似文献   
39.
丛华 《犯罪研究》2013,(1):19-24
文章诠释了警察权和公民权的内涵.分析了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警察权源于公民权、保障公民权、服从公民权需要、接受公民权监督等多个方面,归纳了二者统一的实质;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秩序价值与自由价值、自由裁量与权益评判、执法权威与消极对抗等矛盾,归纳了二者对立的表征.提出了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平衡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对策,包括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和人权保障理念、提高法律意识和完善法律规制、以程序公正原则提升警察权的正当性和公信力、切实维护警察执法权威和执法权益等.  相似文献   
40.
张谨 《前沿》2013,(7):9-12
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被中国精英界人士陆续介绍到国内,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开始发生变化。经济和社会转型带来了文化转型,即大众文化受到热捧,精英文化开始备受冷落。对于精英文化的现实处境,许多学者各抒己见,概括起来,大致有衰亡论、失落论、困境论和融通论四种观点。这些理论都没有多层次、全方位提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价值一元性与价值多元性的矛盾,公共理性与私人理性的矛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传承创新与推广普及的矛盾。如果用惯性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来解读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未勉过于草率和简单化,因为它们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担当着相同的历史重任,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合理的文化民族主义,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