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85篇
中国共产党   173篇
中国政治   299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7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陆睿 《当代党员》2010,(7):56-58
5月19日上午8点过,在位于南岸区的中国最大的门业企业美心集团有限公司,梳着分头、穿着天蓝色工作服的颜练,向钢木门公司快步走去。  相似文献   
312.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社会背景,针对不同任务,曾提出过许多庄重而神圣的诺言。现在,党中央又多次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这既是对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诸多承诺的坚定继承,又是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将结合我党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状况,分析"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是党的宗旨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体现,要将这个承诺转化为现实,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313.
法制环境是创建一流奥运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 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和历届奥运会的实践表明:奥运精神是具有崇高理想,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提倡重在参与、平等竞争、友谊团结、拼搏进取,谋求人类的相互了解、和谐发展,为建立和平与美好的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314.
据说跪是从汉代前的“席地而坐”发展起来的,那时古人的坐不像我们现在的盘腿大坐,而是双腿弯曲的跪坐,来了客人伸直腰接待就成了跪形。汉以后发明了桌椅,不“席地而坐”了,但将跪坐接待的礼仪留了下来,臣见君,小官见大官,奴才见主人,下辈见上辈等都要下跪,从此为礼节,表现了尊贵的礼貌,形成了中华民族礼仪的文明,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种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文明的礼节取代了下跪这种尊卑贵贱的礼仪,人们平等相待,下跪成了耻辱,卑躬屈膝就是这个意思。而现今跪拜的陋习却又抬头了,如见了领导低头哈腰,卑躬屈膝,表示跪拜的;有上访下跪求觐见…  相似文献   
315.
童大焕 《小康》2007,(5):95-95
重庆“钉子户”拆迁事件已成为一个标志,一把标尺,检验和测量中国政府和法律的公正程度,测量公民的私人财产在这个国家到底能获得多大程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316.
人格权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马法中的人与人格是一种关于身份的理论,在法国民法典中也没有人格权的规定。人格权是伦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并随着民法在技术上的成熟而在德国民法典中最终确立的,康德的人格主义伦理学构成了德国民法典的精神基础。精神基础与制度基础的分离使得人格权进入法典面临诸多技术上的障碍。人格权的伦理内涵在于人的尊严,人格权的客体是“人的伦理价值”,人格权中的人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具有伦理上的人格。人具有尊严,作为一个定言命令是相互的,人格权之侵权责任的实质也源于“尊重”。  相似文献   
317.
尊严     
尊严是个很庄重的词。国家有国家的尊产,家庭有家庭的尊严,个人有个人的尊严。对于国家来讲,领袖就是国家尊严的代表。对于家庭来讲,家长就是家庭尊严的代表。个人的尊严当然由个人的思想、举手投足来表现。  相似文献   
318.
海子 《工会博览》2005,(3):30-33
女白领遭遇外籍主管的"爱情袭击"。是忍让迁就保住工作还是严辞拒绝保住尊严……  相似文献   
319.
所谓“安乐死”,是指对于身患绝症、治愈无望,处于难以忍受的极度痛苦之中濒临死亡的病人,应其本人要求,所采取的使其死亡或加速死亡发生的措施。由于安乐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牵涉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所以国内外争论几十年,对于安乐死是否合理这一问题仍未有定论。尽管大多数人对安乐死表示了赞同的态度,实践中大多数国家对安乐死案件的处理并没有完全以杀人罪论处,但是目前在学术界否定说仍为各界学者之通说,大多数国家在立法上都不承认安乐死合法。本文试图采取利益分析的方法,对安乐死的合理性谈一点…  相似文献   
320.
8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年职工奔波在单位和家庭之间,担心抽不出时间接送孩子;青年白领穿行在拥挤的地铁里,发愁买不起房子;大学生害怕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甘愿接受"零工资"的试用;老人们念叨退休待遇不能兑现、看病难上加难;公务员抱怨钱包瘪、压力大;农民害怕化肥涨价,粮价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