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佚名 《党政论坛》2009,(16):18-18
刘晔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臣,深受魏明帝的信赖。有一次,魏明帝想攻打蜀国,大臣们都表示反对。  相似文献   
72.
侯宏斌 《法制博览》2010,(11):38-39
汉代是北人逞英雄的时代,朱买臣因而成为少数曾在政坛上活跃过的令人注目的南人之一。他的政绩不常为后人提起,但这个名字,民间却津津乐道,这全是因为他与结发之妻的传奇式故事。今天看来,这个故事可能正充分地体现了南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3.
陈丹燕 《党政论坛》2009,(20):26-26
一个人在儿时读童话,看到的是神奇的世界。一个小人,躺在自家干净温暖的小枕头上,听母亲读童话,满脑子都是奇妙的想象,他以为那就是自己长大以后,将要进入的世界。那时的童话,好就好在,小人看到了世界的公平,好人总归是要战胜坏人,小红帽总是打得过大灰狼,灰姑娘也终于可以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皇宫里。达到这个理想以前所经历过的九九八十一难,都因为胜利而变得非常浪漫,一点也不苦。  相似文献   
74.
传统儒学以希圣希贤、以作为传统社会下的"君子"概念优先。《论语》中对"君子"描述为:"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甚至到汉代更强调要"正其谊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重点变成好像以‘道义’为主,‘利’好像不能谈了。"林安梧说。  相似文献   
75.
国学赏析     
《侨园》2014,(12):46-46
【选自】《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评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76.
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及其弟子多次提到“君子”、“小人”的字眼。在不同的时代,“君子”、“小人”有着不同的含义。孔子又对学生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到底何为“君子”、“小人”,何为“君子儒”、“小人儒”。关于这两个问题,几千年来无数学者一直争论不休、看法不一,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这里也尽力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君子”与“小人”、“君子儒”与“小人儒”、“义”与“利”稍作论述。  相似文献   
77.
说小人     
小人不是少不更事的可爱的小孩儿,小人非但不可爱,反而非常可恶。小人是对那些人格低下者的形象称呼。《韩诗外传》卷六中对小人的解释是:“无仁义礼智顺善之心,谓之小人”。他们在人格上够不上做人的正常高度,与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君子”相比,总是显得心理上有些阴暗,行为上有些萎琐,不管他的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  相似文献   
78.
《廉政瞭望》2014,(17):7-7
8月12日,澳大利亚悉尼,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与一名当地领事馆工作人员的5岁女儿达拉·爱德华兹进行了一场席间对话。  相似文献   
79.
刘世凯 《政府法制》2014,(20):29-29
贞观六年十二月的某天,唐太宗“龙心大悦”,亲自审讯了390名死囚,并允诺他们各自回家,约定秋后回来就死.秋后,囚犯们果真纷纷归狱.据说太宗有感于囚犯的“诚实”,悉数将其释放.按照历朝的正统说法,自然又得称颂一番:“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罪大恶极,确实是小人了,但是等到了浩荡的皇恩一降,就可以使他们以光速变为君子了.这是因为啊,皇恩一向都是深入人心的,并可以瞬间改变一个人.)  相似文献   
80.
翻开辞书典籍,对“小人”的解释有这么几方面的意思:一是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古代“小人”是平民和下层劳动者的泛指;二是小看自己,自卑的谦称;三是没有抗争力量的弱者;四是道德败坏、反复无常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