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637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7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59篇
法律   209篇
中国共产党   900篇
中国政治   910篇
政治理论   338篇
综合类   72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531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世界人权宣言》与中国的人权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人权宣言》的通过是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人权在当代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宣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斗争和妥协的历史产物,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中国的人权观同《世界人权宣言》尊重人权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并对宣言的内容有所发展。自从宣言通过以来,世界人权运动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发展中国家人权观的形成和发展,成为推动当代人权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动力。现在,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修改宣言的要求,这是对西方人权观和西方国家利用人权实施霸权政治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1998年5月28-31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中美关系史国际研讨会。本文介绍了会议中双方学者对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两国对抗局面形成的根源、50-60年代冲突与克制的情况、两国关系解冻的过程、两国的外交决策机制和运作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还介绍了美国学者在中美关系史研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对资料的发掘情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学者们对中美关系现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3.
中苏同盟关系被推向顶峰 赫鲁晓夫担任苏其中央第一书记后,中苏关系的发展也随之进人了短暂的“蜜月”期。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加强了合作.两国领导人的互访也开始增多。  相似文献   
104.
郭渊  王静 《长白学刊》2005,(1):94-98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积淀,深刻地影响着明代对周边国家的外交行为,主要体现在重邻倚邻,亲仁善邻;强基固本,以德服邻;避战慎战,宁边安邻;礼义为先,厚往薄来;恩威并重,怀柔羁縻.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睦邻政策,是今天中国政府所推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的重要源泉和理论基础之一,对思考我国未来的周边安全战略不乏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5.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蒋介石作为掌管国民政府党政军大权的核心人物,他的对日外交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对日外交决策和军事决策。这期间蒋介石的对日外交思想主要表现为“抵抗中求和平”、“抗战外交”、“和谈外交”,其外交思想反映了他既战既和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06.
大国能源外交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能源外交向来是世界经济大国外交工作的重点。通过能源外交谋取全球能源资源配置中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是各国能源外交的核心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加人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面临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问题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能源外交格局中开创新局面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07.
200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利产生。党的十六大是继往开来的大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贯彻十六大精神,秉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内向性与外向性的结合、稳健性与进取性的并行,在国内发展战略与国际战略方面均体现出理念创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战略思想在逐步展现。  相似文献   
108.
近期,日本外交四面出击.在多个问题上与邻国发生摩擦。日本政府拒绝对侵略战争反省认罪,对右翼势力重新抬头日趋妥协,怂恿,特别是过高地估计本国在地区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周边国家采取强硬对抗态度.凡此种种.势必受到邻国强烈的反对,最终将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09.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先后建立起多个整体合作机制,构成了中国与发展中地区整体外交的总框架。中国与发展中地区的整体外交具有以中国为主导、侧重地区整体性、强调"发展中国家"属性和机制化等特征,不仅是南南合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和丰富,更是中国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大合作机制有的已进入成熟收获期,有的则开始快速发展,它们都凸显了互利性、提升了战略性、强化了机制性和规划性。同时,中国在对发展中地区的整体合作进行布局和规划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各发展中地区具有各自的地区特点和各有侧重的发展需求,但当前运作模式趋同的整体合作机制难以体现差异性;中国与各发展中地区的合作基础有的建立在政治互信上,有的则建立在经济互利共赢的预期上,不同的合作基础会影响合作机制的发展前景;其他大国力量的影响、地区内部一体化程度以及国际与地区形势的变化因素均对整体合作机制产生影响。中国作为这些整体合作机制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应积极谋划和应对。  相似文献   
110.
国际统一战线思想根源于马列主义理论,在1949年至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当代外交政策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一边倒""两个中间地带""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这些策略都是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在不同时期中国外交中的具体表现。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运用对于推动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及维护世界和平都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