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204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的许多看似突如其来甚至自相矛盾的惊人举措,其实背后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重大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宏武  梁转琴 《前沿》2012,(14):173-175
“民国四公子”是近百年来流传于坊间的一组豪门后裔,其说法在北洋军阀时期出现.“四公子”的产生是反对曹锟而结盟的果实.“四公子”指四名当时大名鼎鼎的政军显贵的后代:张学良、孙科、卢筱嘉、张孝若.“民国四公子”不含前清宗亲红豆馆主溥侗,“民国四公子”将袁寒云、张伯驹列入纯系民间误读.  相似文献   
13.
天津的张学良故居位于和平区赤峰道78号,是张学良1924年至1931年在天津的私人宅邸。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子,1901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张学良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历任东北保安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等职务。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炸身亡。12月,  相似文献   
14.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3,(15):20-20
张学良一生结过三次婚,原配夫人是于凤至,第二个夫人是谷瑞玉,第二个夫人是赵一荻,即赵四小姐。人们都知道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对谷瑞玉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5.
叶永烈 《政府法制》2013,(30):26-27
政要们的日记,是极其重要的第一手史料。国共两党政要的日记里都写了什么?蒋介石写日记一天不漏,就连当天的气温、气候也一一记下。张学良在日记里分析日本的军国主义。毛泽东用宣纸和毛笔记录生活,周恩来则在台历上记录工作。  相似文献   
16.
帙明 《党史纵横》2006,(5):56-59
开国上将吕正操将军曾是张学良的老乡、同学、部属和知己,两人共事长达十余年,情同兄弟.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吕正操参加了共产党,并率部脱离东北军参加八路军.从此,两人天各一方,音讯阻断.  相似文献   
17.
刘加量 《世纪桥》2011,(22):13-16
一、“有组织、有规模的抗日第一枪”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沈阳于次日便被日军占领。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日军很快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并迅速逼近黑龙江。当时的黑龙江省省长兼东北边防副司令万福麟,正随张学良在北平。黑龙江军政两界群龙无首,主战主和莫衷一是,人心惶,惶。洮辽镇守使张海鹏投降日寇以后,黑龙江的形势更加危急。  相似文献   
18.
正沈阳兴隆近来兴建号称亚洲第一的温泉城。数年前,隆冬时节,随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考察采访有暇一游。京华、河北、山东等地皆有所谓大大小小的温泉城,相比之下,兴隆的温泉城似乎更大、更豪华,集休闲、度假、餐厅为一体,且一律洋名,诸如美国郡、加拿大郡、巴斯小镇、格林温泉城等,恍惚置身异域风情,但又不见高鼻深目,举目望去,尽皆中国百姓。我留心了价格,并不昂贵,老百姓消费得起。温泉距离沈阳市内也不过几十  相似文献   
19.
佟伟 《侨园》2014,(1):76-76
1928年,张学良将军决定在东北发展农垦业,就和奉军驻营口海防部队负责人鲍英麟、东北海军副司令沈鸿烈等人联合创办了“营田股份有限公司”,对营口辽河口的荣兴、辽滨等地退海荒原进行开垦。他们雇用朝鲜农工耕种,甩拖拉机翻地,用柴油机提引辽河水灌溉,终于将盐碱地改造成7万多亩稻田,不但保证了农工的口粮,而且成为当地百姓不可多得的粮食。这里还成为当时国内生产技术最先进、面积最大的水稻灌区。  相似文献   
20.
2014年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75周年。5年前,为纪念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民族危亡之际,肩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命,领导南方广大国统区党组织和人民坚持抗战的光辉业绩,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共重庆市委联合拍摄了八集电视纪录片《千秋红岩》,并于2011年成功播出,产生了强烈反响。该片在摄制过程中,雷卫、刘松锋、刘立群等同志对那段历史的当事人、亲属和专家学者作了大量采访,为该片的成功拍摄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限于该片篇幅,这些珍贵的资料有相当部分没有采用。为保存并运用好这批珍贵的资料,在2014年南方局成立75周年之际,本刊约请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主任刘志平同志对这批采访资料进行了记录、鉴别和整理,专门开设"千秋红岩·纪念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75周年"专栏予以发表,谨以此表达我们对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切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