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204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我从小就十分崇拜张学良,读过不同版本的张学良传记。今年8月,我出差东北,挤出时间也绕道拜谒了位于沈阳市中心的“张氏帅府”。近日,我偶尔看到几篇否定张学良“民族英雄”的文章后,为之愤然不平。再次研读张学良的有关史料,我真切地认为张学良既是历史罪人,更是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382.
李龙  张旭  王坤 《世纪桥》2001,(6):17-19
10月17日上午,在沈阳张学良旧居陈列馆三进院院落里,松柏垂泪,挽联合悲,灵帐肃穆,哀乐低回。在这里,辽宁,沈阳各界公祭张学良将军。张学良晚年象形的大理石头像摆放正中,黑幔低垂,上方横额赫然醒目地写着“沉痛悼念伟大爱国主义者张学良将军”。省市领导和各界人士与张学良的亲属,家乡代表一道哀悼这位世纪老人,深切缅怀他的历  相似文献   
383.
今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发生70周年.毫无疑问,抗日救国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思想基础.但是,张学良爱国思想的形成却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84.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解读张学良政治思想从拥蒋反共仇日到逼蒋联共抗日的演变轨迹,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西方文化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三重影响是张学良政治思想嬗变的主要动因;爱国主义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85.
秦少游的《踏莎行》以其清丽婉约、缠绵凄侧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名句更成了千古绝唱。我终于下决心到郴州,领略少游描摹郴江、郴山的词境。郴,从林,从邑,意为森林中的城市。当地民谚云: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宋代的郴州是瘴疠之地,秦少游从浙江处州被削秩流放到这里,老母、妻、子留在处州,而且没有薪俸供给,前景渺茫,心情凄苦,情见乎辞,写下了《踏莎行》,有的题作《郴州旅舍》。郴山即苏仙岭,原名牛脾山,海拔526米。西汉文帝时这里就有个美丽的传说,是苏耽成仙的地方,牛脾山就改为苏仙岭了。从山麓可乘索道到山顶,山顶有"屈将亭",张学良1938年1月至4月从江西萍乡迁此幽禁,后来到永兴、沅陵。张学良囚于斗室,苦闷至极,用手枪击桂花树以发泄一腔悲愤,而今负枪伤的桂树还在。他写道: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张学良幽禁于此时,大概会遥望东北故土,默诵  相似文献   
386.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吕正操,与张学良是同乡.他们都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家乡的掠夺和蹂躏,都对日本军国主义怀有深仇大恨.吕正操原名吕正超,后来自己把"超"改作"操",意即操练好了把日本侵略者打出中国去.正是怀着这样的爱国志向,他刚满17岁就参加东北军,在张学良的卫队旅一团三营九连当兵.翌年,经张学良推荐考入东北讲武学堂,学习军事和自然科学知识.毕业后回东北军,一直在张学良身边工作,曾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和参谋处长、团长等职.1936年吕正操被调到西安后,住在张学良公馆东楼,参加了西安事变.他对张学良披肝沥胆、虔诚爱国的民族气节极为崇敬.  相似文献   
387.
《台湾日日新报》对近代中国大陆的报道以政治人物与政局方面内容居多。这些报道有特定的对象,其中关于张学良的报道数量仅次于蒋介石。这一现象主要不是源于台湾民众关注张学良,而是日本对东北的侵略野心。该报试图通过塑造张学良的“亲日”形象抵制东北易帜;易帜后张学良形象的捩转,是该报反对中国统一的表征;“九一八”事变后,该报又以“暴虐将军”张学良粉饰日本侵华。由此观之,贬抑、诋毁甚至妖魔化中国,抬高、粉饰日本是《台湾日日新报》相关报道的核心目的,借以为殖民当局割裂两岸、同化台湾乃至战争动员等图谋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