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71篇
中国共产党   97篇
中国政治   147篇
政治理论   73篇
综合类   7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一、西方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西方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可以称作个人经济利益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机制,这种个人利益的相互制约和促进机制是近代以来西方社会进步的动力。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经济的内在规则由"看不见的手"在控制,而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是通过整个社会无数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逐而形成的。理想状态的市场经济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西方市场经济包含的伦理精神和道德要  相似文献   
92.
和珅的聪明     
李春 《江淮法治》2013,(18):59-59
从某种意义上,我愿意相信恭王府是风水宝地,你看,和口死了,它在;八国联军来了,它还在;文革过去了,它依然在。只是任何风水宝地,也需要人的精神和德性扶持。趁在北京学习的机会,去了北京很多景点。恭王府是我遇到参观人数最多的。从进府开始,我就一直被一个接一个的旅行团包围着,索性就跟着他们的导游一路听讲解。听着听  相似文献   
93.
近些年来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恶性伤害事件一再地拷问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个体内在"德性"的塑造,却忽视了"德性人"在现代社会中应首先作为社会人而存在。党的"十八大"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此背景下的"社会人"也是"法治人"。因此,兼顾制度教化与德性培养,塑造大学生的"法治人格"和"道德人格",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在强调制度教化的前提下凸显制度的道德属性,并且积极推进德性培养的制度化,是今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4.
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不仅需要健全的网络制度来应对外部挑战,而且更需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德性,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网络德性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只有当大学生成为有德性的网络主体,保持网络道德认知与网络道德行为的一致性,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5.
我们就此所付出的心力,还不光要维持人际之间的和谐,包括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和谐,还要让我们的家庭,去协同其他的社会细胞,一起维持它们跟自然之间的和谐——而这就要涉及晚近兴起的动物伦理和生态伦理了!也就是说,即使在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单位,也必须具备“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道心,也必须培育“廓然大公”的德性。  相似文献   
96.
作为儒家德性幸福的典范,"孔颜之乐"具有鲜明的道德精英特质。而罗素的"幸福之路"则把目光投向普通大众,并依据观察与经验提出了造成不幸福的种种原因,进而为一般民众指出了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幸福之路"与"孔颜之乐"的参照和比较,在道德精英与平民大众之间、在德性完善与"心灵鸡汤"之间、在理想境界与现实生活之间,为儒家古典德性幸福的现代化和大众化提供了富有启示价值的致思路径。  相似文献   
97.
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诗人赫西俄德第一个明确地把德性作为思考的主题。这种思考来自诗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苦难现实的反思,但这种反思不是独立出来而是被置于神话的框架之中的。即人类不幸的根源内含在诸神谱系有序化的进程之中。在赫西俄德看来,只有遵循正义人类才能解脱不幸。  相似文献   
98.
在合作中成就个体德性——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自身的学科性质和本质来看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活动。合作学习基本的伦理使命就是使个体在合作中更好地生活。而在合作中寻求知识与德性的统一、成就个体德性,无疑是合作学习的最终伦理使命。  相似文献   
99.
为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我们提出以德性与德行作为评价一个公民的标准。"德性"一词的涵义是一个逐步演化、深化、扩大的过程,主要在于具体历史条件的道德要求。"德行"是一种人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外在表现,是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德性是内在的,德行是外在的;通过关注内在与外在的矛盾,来考察德性与德行的关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0.
法官的理性与德性——法官素质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 《求实》2009,(Z1)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故有其人,然后有法;有其法,尤贵有人。"在法治社会中,作为社会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独立、公平正义等诸多价值的实现离不开高素质的法官。但是由于历史的因素(如中国古代从未出现一个具备专门知识的法官群体)以及其他诸多原因(如现今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