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83篇
中国政治   80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吞钩现象     
青青 《求贤》2009,(2):29-29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一次,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鱼儿在咬钩之后,通常因为刺痛而疯狂地挣扎,而越挣扎鱼钩陷得越紧,越难以挣脱。就算咬钩的鱼成功逃脱,那枚鱼钩也不会从嘴里掉出来,因此钓到有两个鱼钩的鱼也不奇怪。在我们嘲笑鱼儿很笨的同时,阿德勒却提出了一个相似的心理概念,叫做“吞钩现象”。  相似文献   
32.
一、实现“精神富有”的时代必然性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其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需要,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享受丰富多元的精神世界带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一、蔡加尼克效应"蔡加尼克效应"是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家勒温的弟子蔡加尼克于1972年发现的一种记忆现象。在一次实验中,他让被试连续去做22种小的工作,其中有些工作让被试完成,而另一些工作则令被试中途停止,接着去做别的工作。就全部实验来说,每种工作被完成或被中止的次数完全相等;就每个被试者来说,完成的工作和被中止的工作各占一半。当每一被试者完成一  相似文献   
34.
《党政论坛》2014,(14):11-11
现在的人流行秀。恨不得什么都拿出来秀,一个包包,一件皮草,当然,还包括老公的甜蜜,送的礼物贵重程度,家里的用具,驯夫十八般武艺,好像不秀点什么,就被别人比下去了。我有时不明白这样的心态。  相似文献   
35.
史丽娜 《党政论坛》2011,(20):15-15
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在“二战”期间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三年,身心遭受极度摧残,境遇极其悲惨。他的家人几乎全部死于非命,而他自己也几次险遭毒气和其他残杀。但他仍然不懈地客观地观察、研究着那些每日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的人们,包括他自己。  相似文献   
36.
我所在的监狱开展了阅读《光明行》系列丛书活动。通过阅读这些书,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让我明白了我犯罪的原因,也促使我安下心来努力改造。让我真正从思想上有了深刻的变化。一在读《心理与心态》一书时,有一篇题为"明眼看自己"的文章深深地启发了我。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心理学家莱格的一段话:"只有当人能够察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时,他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向外看的人是在梦中,向内看的人是清醒的人。"短短的几句话,高度概括了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只有当人静下来察看自己内心深处的时候,视野才会变得清晰,内心才会清醒。对照自己,我何尝不是走过了这样的心路历程。入夜,躺在监舍的床榻上,我许久未能入眠,脑海  相似文献   
37.
李敖 《法制博览》2009,(24):11-11
有个心理学家以“宽恕你的敌人”为题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演讲完之后,他问在场有多少人打算原谅自己的敌人,大约有一半人举起了手。显然,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于是他旁征博引,又讲了20分钟,然后再次提问。这回,有80%的听众举手愿意原谅他们的敌人。心理学家仍不满意,  相似文献   
38.
董秀玲 《工会博览》2008,(12):77-77
学生在学校成长的过程,既是学习知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也是树立正确人生观,培养良好品德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作为教育者,教书育人就是对这一职业价值的最好诠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讲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他认为:教师的态度和责任心将直接影响学生成长。这里所说的态度和责任心是教师作为教育者自身和职业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教师师德在学生全面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下面就师德在教育中内涵作出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39.
刘萍哲 《求贤》2007,(11):26-26
加拿大心理学家德比·莫斯考维茨在她的一项研究中,为我们画出了一幅一周工作节律图。根据她的研究,人们在一周之内的不同时间从事不同的任务,效率也会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40.
心理学中的“社会赞许动机”理论表明.每个人的行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赏和尊重.”被赞赏是每个人内心的良好愿望。一般人是这样.年轻战士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