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孔聪俐是一位健谈但不炫耀、爱美但不奢侈、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女同志,干起工作来,有种男同志勇猛率直的气质。她对工作的执著和热情,让你感到近乎忘我,就像一把火,燃烧着自己,也熏陶着他人。她喜欢工作快节奏、高效率。"拼命三郎"、"工作狂"是群众和同事们送给她的称号。2007年10月,孔聪,  相似文献   
42.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工作的忙碌,家庭的琐事,使读书已成为一种奢求。曾排出一个又一个读书计划,但终因缺乏恒心、无法坚持而终止,也曾强迫让自己睡前看书一小时,但往往是丢书入梦,清早起床,地上拣书,书成了催眠药。  相似文献   
43.
《理论导报》2012,(7):60-60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经过上午忙碌的工作之后,下午通常会感到能量不足,浑身没劲。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最新载文,刊登了专家总结出的10分钟恢复能量的20种方法,有助于及时给身体“充电”,保持精力。专家还表示,三七、人参和红景天等草药有助于缓解压力,消除疲劳,但使用前最好征求医生建议。  相似文献   
44.
一旦放松变成了放纵,不能收到理想的调节效果不说,还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给"调歪"了、把自由给"调没"了近年来,"调节身心"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词",成为快节奏社会压力大的代名词之一。但官员因"调节身心"而频发的奇闻、丑闻也让公众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45.
在这个浮躁而充斥着物欲的时代,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当很多人把快餐化的数字阅读理解为阅读的同义语,或者在繁忙的工作、琐碎的生活中几乎要把阅读淡忘的时候,却有那么一些上海年轻人,相识的,不相识的,自发聚集到一起,利用8小时以外的休息时间,捧着实实在在、具体可感的纸质书籍,打破陌生的隔阂,自由阅读、相互交流,享受着繁华都市中一份难得的宁静,寻找着生活中另一种状态的可能,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46.
单凤娥 《山西政报》2006,(11):39-39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知识与信息就象产品一样频繁地更新换代。人们如果不能以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就无法及时利用这些信息,无法适应信息爆炸时代的高速度、快节奏。因此,我认为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应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学生进行信息教育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应成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7.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负担不断加强,由高度紧张带来的心理压力已日趋增强.不可避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诚然,心理压力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这其中包括了管理因素、人际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方面,但也不是绝对的,这和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力,对现代化社会快节奏的适应能力等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8.
蒋三立 《民主》2013,(9):54-55
我在农村生活了17年,又离开了农村,转眼30多年过去了。这期间时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城市的扩张、速度的加快、信息的爆炸,一切的变化都是前所未有的,一切都似乎健康有序地在发展,但对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生活而言,一切又在物质、商业、快节奏生活重压下发生了扭曲。相对于过去,一些村庄消失了、一些场景消失了、一些事物消失了……许多的温馨、许多宁静、许多舒缓的抚慰都得在往事的回忆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49.
老愚 《江淮法治》2010,(12):40-41
一身休闲打扮,一副高挑身材,一张灿烂笑脸,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笔者在安徽韩美整形美容医院见到名模潘彦妃时,她正从紧张的节目录制现场归来,活泼、亲切、随意,就像邻家的女孩。尽管已经连续两天超负荷地工作,没能好好休息,但从她脸上看不出一丝倦容。她说自己已经适应了每天快节奏、高频率的工作,闲下来反而觉得不自在,她要通过顽强地拼搏和努力,把自己的人生塑造的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50.
廖巧玲 《工友》2012,(5):16-17
"奈特尔家庭"起源于澳洲,目前在中国却相当普遍。在生活和工作节奏愈发提速的今天,职场人的家庭收入虽然不断增加,却没有时间享受生活(Not Enough Time to Enjoy Life),他们成了"奈特尔家庭(NETTEL Family)"。很多"奈特尔家庭"十分热衷这种生活方式,认为这样才能显示他们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