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82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95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Ⅰ "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二章) 恩格斯从两性地位比较的层面,为女性辉煌的一页历史被轻轻翻过而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相似文献   
2.
3.
李宏 《行政与法》2005,(5):73-75
修改成年监护制度以适应维护身心障碍者生活的正常化及尊重其自我决定权的新理念,已成为一种时代趋势。我国在制定民法典之际,也应顺应时代朝流,修改和完善我国的成年监护制度,使其更加符合我国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520例不同年龄组的颅脑损伤CT片进行了观察分析,表明青少年损伤原因以高坠多见,损伤类型以颅骨凹陷骨折及硬膜外血肿多见,老年组损伤原因以头部击伤多见,损伤类型以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脑多发性挫裂伤及脑多发性血肿多见,成年组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5.
推进男女两性平等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运》2005,(7):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部署了经济建设、政冶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坚实、更完善的理论基础。和谐社会战略部署的提出,对妇联组织牢牢把握大局,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妇女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1924年5月,北京大学"校花"韩权华在《晨报副刊》控诉北京大学教授杨栋林诱惑女生,道德败坏,对男女共同教育产生恶劣影响。此事迅速在公众之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引发媒体持续关注。如何看待杨栋林向女生冒昧写情书的行为?又如何看待此事对男女同校产生的影响?众声喧哗的背后,其实展现了公众在社交公开、自由恋爱等问题上的不同理解和性别立场。在当时的校园环境下,社交公开与自由恋爱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礼教的思维方式与评价标准仍然影响着绝大多数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两会"前夕,针对退休政策存在不平等的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于2009年2月12日在北京联合举办"性别平等的退休政策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彭珮云、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甄砚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康妮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的代表、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妇联相关部门近7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父母与成年子女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将房屋出售给子女,如合同并未实际履行,仅以获取子女之小孩学区资格为目的,应依主客观情事综合认定该合同系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归于无效。子女配偶抗辩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实为赠与,应负相应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9.
10.
在自反性实践框架下,以成年初显期独生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代际关系的特征和回溯代际亲密性的建构过程,来理解当下城市中产阶层家庭的亲权和孝道回归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中产阶层家庭代际关系的核心特征是以亲密情感为基础的亲权和孝道运作。父母的亲密亲职和子女的协商性成年是亲权和孝道回归的两个自反性实践机制。对身处个体化进程之中的青年来说,向父母和孝道的回归,既是亲密惯习的实践结果,也是协商性成年道路上的自我认同建构。从孝道文化变迁的微观机制看,这一现象体现了自反性实践对既有家庭制度的创造性和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