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罗学蓬 《同舟共进》2009,(10):21-23
【"昨日尊贵,今为阶囚"】1950年8月17日下午,关押在重庆上清寺四德村拘留所的近百名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被集中起来,由邱所长宣布第二天搬家。  相似文献   
72.
在战后国内对日本战犯审判的案件中,南京大屠杀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总体上来看,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的审判是符合正义要求的,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但是,国民政府主导下的这一审判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审判具有的政治色彩影响了审判本身的法律意义;审判只注重着眼于国内的影响,对是否对加害国日本产生影响则甚少考虑;审判只是一味地强调宽大政策,不注重对战犯的教育和改造等.再加上抗战胜利后不久内战爆发,时局混乱,国民政府希望尽快结束审判.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南京审判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3.
马明 《党史文汇》2005,(8):14-18
1956年 6月 10日至 20日,我以宣传组负责人和新华社记者的身份,参加了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太原审判日本战犯的准备工作和新闻报道,在这正义压倒邪恶的关键时刻,有幸目睹耳闻了这次审判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4.
《党政论坛》2011,(2):7
傅被列入战犯名单第一次风波发生在他与共产党和谈之间。1948年12月,当傅作义听到他被列入战犯名单的新闻广播后,异常烦恼、愤怒,更感到失望。他立即决定乘飞机离开北平,并命令他的和谈代表崔载之返回北平,中断与中共方面的谈判。  相似文献   
75.
随着海峡两岸的进一步和解,封闭多年的民间交流大门正在徐徐开启。在展望两岸关系和谐前景的今天,尘封的帷幕也为我们揭示着历史曾经有过的沉痛一页。1956年中国首次释放日本战犯和1959年第一次特赦国内战争罪犯,都已成为难忘的重要篇章。至于第七批特赦国内战犯后,十名获准赴台探亲的原国民党人员滞留香港期间发生的一切,无疑已成为沉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76.
正1950年7月,苏联将969名"极端凶恶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根本不可改造的"日本战犯移交给新中国政府。在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以留住肉体、改造灵魂、变恶敌为长久反战挚友为目的,采取惩罚和人道教化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创造了让战犯心甘情愿认罪、魔鬼幡然悔悟的奇迹。  相似文献   
77.
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政府将近千名日本侵华战犯交由中国政府处理,这批战犯被关押于辽宁省抚顺战犯管理所.战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根据中央有关改造方针,经过艰苦卓越的工作,终于使这些昔日顽固不化的战犯认罪、悔罪、反省、自新.1956年,中国政府将在押的大部分日本战犯"免予起诉,即行释放",仅对45名职务级别较高的战犯判处有期徒刑.归国后的战犯长期致力于和平友好的活动,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8.
石岩 《侨园》2014,(7):55-55
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6月8日下午到访辽宁,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名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在为期两天的访问中,与辽宁政商两界洽谈合作、交流心得,并为辽宁的经济文化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79.
据北京昌平小汤山的一些老人回忆,小汤山的第一条公路建于上世纪60年代,名为汤秦路.汤秦路南起小汤山村西,经大汤山村、后牛坊村、东庄村,最终延伸到北京北山的山脚下,它的尽头就是这座至今依然隐身,被知情人称为中国第一监狱的秦城监狱.  相似文献   
80.
9月有一天是不能为中国人所忘记的,那便是9.18。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嫁祸于附近的中国守军,从而挑起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史称9.18事变。本期"公民文苑"精选两位著名女作家的文章,她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写下了个人的感受,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描绘出对国家对家庭的深刻感情,用以铭记那一段刻心镂骨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