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8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116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庞锐 《公共管理学报》2023,(2):25-37+165-166
随着我国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地方政府创新及扩散现象愈发受到关注。既有研究指出制度压力是影响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和新制度主义双重视角,建立包含层级规制压力、同级模仿压力和整体规范压力的分析框架,同时根据合法性建构过程差异将创新扩散分为“采纳”与“内化”阶段,运用定向配对事件史分析法,对2010—2017年河长制在省级政府扩散的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创新内化通常滞后于其采纳。层级规制压力对创新扩散两阶段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同级模仿压力中,“政绩比拼”下的区域竞争压力仅在采纳阶段显著为正,学习模仿压力在采纳中的负效应体现出地方政府的“恐后”而非“争先”逻辑,邻近竞争压力在内化阶段的负向作用则表明相邻政府不愿“为他人做嫁衣”的倾向;整体规范压力上,中央媒体形成的互动交流网络对创新采纳和内化均有正反馈机制,地方媒体的参考借鉴指南功能则推动了内化过程。本文通过丰富制度压力类型与来源,拓展创新扩散阶段与边界,进一步探讨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压力、真实与虚假扩散等议题,也为其他相似场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相对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72.
张继亮  张敏 《公共管理学报》2023,(1):57-68+171-172
制度扩散是地方政府实施创新的重要方式,制度扩散不仅包括地方政府间的横向扩散,而且还包括央地间的纵向扩散。然而,关于河长制的既有研究仅关注其短期的、横向式制度扩散过程,而没有将河长制视作一个整体来进行长时间段、系统性的研究。从制度化的理论视角出发,我们构建了一种新的制度扩散的分析框架,并基于理论构建型过程追踪方法对河长制进行分析,以理解我国中央-地方政府间存在的横-纵向扩散过程。这一研究发现:河长制扩散背后存在着一套完整的、由四个部件共同促成的河长制创新扩散机制。这一研究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归纳出几组交互融合的经典关系命题,而且从实践层面揭示了我国政府治理框架具有韧性的原因,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河长制内在发生机理的理解。然而,由于该研究侧重于从宏观层面展开分析,未来关于河长制的研究仍需要更多的微观与比较研究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73.
大事综览     
2005年2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一、朝鲜首次公开宣布拥有核武器使朝核问题再度紧张。10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首次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和“无限期中止”参加北京六方会谈。声明称朝鲜已“采取了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坚决行动,并且制造了用于自卫的核武器,以应对布什政府越来越不加掩饰地孤立和扼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声明称朝鲜的“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仍然是一种用来自卫的核威慑力量。当前的现实说明,只有强大的力量才能维护正义和真相”。声明还说:“我们希望举行六方会谈,但在我们认为有理由参加会谈之前不得不无限…  相似文献   
74.
概述了桩—网工法的复合地基原理 ;定量揭示了桩—网复合地基原理的核心部分之一———显著的应力扩散作用 ;结合一个工程实例 ,较详细地论述了桩—网法的地基处理工艺、方法、效果及推广领域  相似文献   
75.
府际关系与政府创新扩散: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有关府际关系及其对政府创新扩散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初步综述,并探讨了这些文献对中国的启示。本文从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分析了府际关系,并进一步将垂直关系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面,将水平关系划分成竞争和学习两个维度,进而从上述四个方面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发现了目前研究的主要特征及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最后,文章探讨了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及其同这些文献的关系,并对中国政府创新扩散的实践与研究前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6.
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与社区功能日趋丰富的背景下,传统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街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治理模式是城市街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创新路径,而复合治理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在供给过程中形成合作互动关系,在合作互动中实现有效供给。在公共文化服务利益主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服务功能及主体多元化与制度环境建构等因素作用下,通过组织性质重塑、主体间关系重构、内容与形式重组等自主创新策略的运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形成了具有复合治理特征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南湖模式"。该模式为当前我国城市街区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创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7.
共性技术扩散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竞争变的越来越激烈,在这种严峻背景下,只有拥有丰富的技术资源才能生存。而新技术的产生才能满足这种需求,共性技术在整个技术创新链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它是新技术产生的基础。本文在阐述共性技术扩散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政府在共性技术扩散中的职能,指出政府在共性技术扩散中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以公安微博为例,分析了自下而上的地方政府创新过程中正式政治与非正式政治耦合的机制。基于中国制度变迁、非正式政治、政府行为等理论文献以及对于X省Y市案例研究,提出一个地方政府创新过程中正式与非正式政治耦合机理的初步分析框架。分析框架指出,在中国地方政府组织体系和领导中心的决策机制这一情境下,地方政府创新往往是正式政治和非正式政治耦合的产物,而非正式政治在政府创新决策过程中往往起到支配性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发现非正式政治在创新的接纳阶段起着核心作用,正式政治成为创新扩散阶段的关键推动力,在创新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非正式政治支持获取正式制度安排,非正式政治的根深蒂固和正式政治的弱化则为创新的后续发展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尽管存在个案研究的代表性以及政府内部的政治敏感资料难以全面获取等局限,该研究仍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地方政府创新过程的"黑箱",有助于促进对地方政府创新行为逻辑的理解。  相似文献   
79.
美国思想库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目的, 但它能否最终影响政策, 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 赖于思想市场上的意见竞争所形成的舆论传播结构与形态等多种变量。本文将思想库的意见影响 力纳入到舆论传播的宏观视野下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8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从命令-服从单维逻辑,转向博弈与服从并存的双向逻辑,并将随着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完善,逐渐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财权与事权相均衡的法治格局.可以说,我国中央地方政府关系制度变迁既不单纯体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也不单纯体现为"强制性制度变迁",而体现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其主要含义有三层:制度变迁领域的动力扩散;制度变迁主体间结构的中间扩散;制度变迁发展阶段的中间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