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192篇
中国共产党   455篇
中国政治   613篇
政治理论   324篇
综合类   2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蔡志刚  林丽 《求索》2013,(1):80-82,60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新时期的重要思想资源。在社会转型时期,审读马克思政思想中的包涵的伦理诉求,有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刻本质,关系到当代中国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的伦理诉求与政策操作策略,可以拓展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相似文献   
102.
《学理论》2013,(34)
1843年10月,马克思在巴黎与法国和德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了解了他们整体的运动状况,深入研究了当时社会先进的政治思想,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在该著作中马克思阐述了丰富的批判思想,文章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杨苏磊 《求知》2011,(10):7-9
根据《辞海》的解释,批判,是指分析、否定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就是依据唯物辩证法,对一切不合理的言论、行为、政策、措施、制度等进行理性否定并寻求完善的精神。批判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通过批判推动对象的前进和发展。批判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必然和精神本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04.
相对于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外交政策文本既有"不变"的因素,又有"变"的因素。其"不变"体现了中国外交的稳定性:继续保持和平发展,这是基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展的战略机遇及发展步骤与目标未发生重大变化;其"变"体现了中国外交发展的新趋势:向着更加积极作为的方向发展,这既是由于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此提供了条件,也是日益增长的国家海外利益及国际政治形势发展的要求。不论是"不变"还是"变",都是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组成部分,都是马克思主义"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统一"传统在外交领域的体现与应用,都服从、服务于中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05.
杨耕 《理论视野》2011,(6):20-21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其精华往往集中体现在它的经典著作之中。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认识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当代世界的重大变化,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我不能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大多写于19世纪,距今150年,已经"过时"。这是一种"傲慢与偏见"。我们不能依据某种学说创立及其经典著作写作的时间来判断它是否过时,是否具有真理性。"新"的未必就是真的,"老"的未必就是假  相似文献   
106.
狄马 《同舟共进》2011,(6):76-78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个人:他生前声名远播,弟子遍布天下,死后却突然变得无声无息,既没有弟子替他整理著述,也没有人继承他的衣钵,甚至连生平、籍贯都渺不可考,后人只在批判他的文章里知道他叫杨朱,是当时一个影响巨大的思想家。大到什么程度呢?  相似文献   
107.
李游 《前沿》2011,(24):72-74
马克思主义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西方和苏俄等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批评都建立了以基本原则立场——基础范畴命题——核心问题论域为构架,以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解放为终极目标的"三位一体"社会文化研究范式。与此相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三位一体"模式长期缺失,导致其难以有效应对与合理阐释当代诸多经济文化现象,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三位一体"模式势在必行。于此,我们需寻求独特的问题论域和方法论,持守必要的批判性纬度,开放性与原则性兼顾地融合各种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08.
翚婷 《党史文苑》2014,(10):56-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也彰显出我们党不断实现批判、整合和升华的思维过程,对于我们党员干部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勇于批判是实现工作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乐于整合是实现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环节;善于升华是实现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09.
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审美救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持足够的审美自律和审美空间,审美活动拒绝和反对日常生活世界的物化和庸俗化.审美对日常世界的批判性,可以使人们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克服社会的功利性障碍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使人和自然能找到协调一致的审美状态;它能够培养人的高尚的情怀,使人保持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审美是克服信仰危机,走向自由王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0.
马尔库塞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的分析,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人的全方位的异化:人的本性的单向度、人的政治的单向度以及人的思想与文化的单向度。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一种推动生产发展的革命力量;另一方面,它又被资产阶级拿来当作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行专政和进行勒索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