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意识形态的塑造问题上,首先要讲包容,谁也不必急于压服谁;其次要讲理性,否则包容就变成了死水一潭的折中主义,最终还要丧失包容近些年,在与学界朋友讨论政治经济问题时,常常涉及到意识形态,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争论到一定层次,论者相互之间要说服彼此,殊为艰难。  相似文献   
12.
王丽 《奋斗》2014,(6):57-58
正《反杜林论》写作于19世纪7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部卓越著作,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无产阶级斗争经验和自然科学成就的概括和总结。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所达到的水平和所取得的成果,在  相似文献   
13.
"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的,具有正义性、和平性、包容性、综合性和科学性。它反映了一个崛起的中国如何处理与外界关系的思想理念。"命运共同体"建设首先需要中国运用物质力量来推动,但它拒绝简单地被"国强必霸"的传统思维来分析和理解。运用西方既有主流理论范式来理解和分析"命运共同体"有其局限。中国外交需要中国思维和视角。过程建构主义是主流范式之外的中国理论创新,它可以赋予中国外交政策及"命运共同体"以新的解释。但过程建构主义仍是单一范式研究,而由于"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复杂、具体的问题导向研究,因此,借用分析折中主义,并纳入过程建构主义来分析和考察"命运共同体",可以发现,"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经济、政治和安全秩序,也是一个观念秩序;利益共同体是它的基础,安全共同体是它的保障,共有知识的建构是其最高标准。共同安全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和战略目标,即它展示的和平发展战略凸显了中国尊重他者的合理安全诉求;合作共赢原则反映了在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深化的国际格局中合作安全的重要性;伙伴关系战略则展示了中国探索和实践"同盟安全"之外的新安全观的外交努力。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性跨越,其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必将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渐推进而全方位地展现出来。为了深刻领会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进程,哲学应该在场,它应该就法治建设中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看,重视法哲学问题,是我们老祖宗的优良传统。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突  相似文献   
15.
第二国际时期,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新情况,马克思主义内部随之产生了思想和政治上的分化。"修正派"要求补充和替代马克思主义,而"正统派"主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面对各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汲取了"修正派"和"正统派"的方法论基础,但又不满足于他们的固有主张。从20世纪初开始,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在考茨基的正统马克思主义和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马克思主义间采取中派立场。  相似文献   
16.
在冷战后的东北亚安全问题上,大多数学者热衷于应用三种代表性的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即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进行研究。而美国学者西尔和卡赞斯坦则独辟蹊径,提出了分析折中主义这一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新视角,并将其应用于东北亚安全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洋 《东南亚》2012,(1):44-49
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和准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并开始承担起联通东北亚和东南亚商贸往来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国际机制理论为切入点,以折中主义为认识论,以CAFTA为经验范本,分析国际机制在改变国家主体行为选择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的结论是:与欧盟和NAFTA的硬性机制化不同,CAFTA呈现出"软机制主义"的特点,既符合东亚的实际发展水平,又避免了在全球机制化浪潮中被边缘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建设自贸区提供了良好示范。  相似文献   
18.
王丽芬 《法制与社会》2010,(11):278-278
本文通知考察我国的刑法理论及立法规定发现我国刑法的基本立场是折中主义,并从应然角度提出我国刑法的立场也应采取折中主义。  相似文献   
19.
物权变动是民法学的重要问题。物权变动作为一种能够引起法律效果的法律要素,自有其独特的构成要件。当下,世界上通采的物权变动模式,主要有三种:其一是意思主义,其二是折中主义,其三是形式主义。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关乎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研究物权变动问题,对于公示、公信原则以及善意取得制度意义非凡。文章通过分析物权变动的特点、功能以及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明晰中国采取折中主义的合理之处。由此,在中国,登记交付应当作为债权行为的一部分,是债权行为的一种履行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交易关系趋于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