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9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5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3篇
法律   159篇
中国共产党   2484篇
中国政治   1842篇
政治理论   913篇
综合类   177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490篇
  2012年   645篇
  2011年   895篇
  2010年   1181篇
  2009年   667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维汉是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方面著名的理论家和卓越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他除了长期担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还先后担任政务院秘书长、全国政协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为建立、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进行了长期艰辛的探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共产党、民主党派及其关系的思考带有很强的开拓意义,是党内从政治制度角度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第一人。  相似文献   
992.
政党适应性是政党存续壮大的前提,尤其是政党在转型时期面临的适应性考验更加复杂.真正意义上的政党适应性应当是能动式适应,而非被动式适应;是预见性适应,而非滞后性适应;是可控性适应,而非失控性适应.政党适应性既包括党的整体的适应性,还包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适应性.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党适应性应当体现在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现代性上.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客观上已经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但是,要真正实现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按照新的时代和实践对执政党提出的要求来推进党的建设,需要科学认识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区别与联系,深化对执政党的主观认识,着力转变思维方式、活动方式,确立科学的执政理论、执政思维、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993.
正分析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的运动轨迹,可以发现执政党的执政过程就是执政风险酝酿和形成的过程。当风险由局部滋生发育并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必然诱发执政危险。在中国共产党执政风险管控中风险管理理论的运用为消解执政危险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所谓执政风险管理,是指执政党对执政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并实施有效控制,以最小的代价把执政风险减到最低的一种管理过程。其实质是通过对执政风险因子的管控,降低执政危险发生机率。因此,要消除执政危险,就必须先对执政风险因子进行辨识。一、执政风险因子及其辨识标准1.何谓执政风险因子执政风险因子是执政风险管理中危害执政地位影响最大的风险因素。执政危险的发生在于执政风险  相似文献   
994.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团结广大劳动阶级和其他革命阶级,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政治力量和政党派别.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战略和策略问题。同时。在建立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过程中。共产党必须保持独立性和领导权。这是通过联合战线整合社会力量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多党合作的指导思想。革命时期的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实践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历史根据。因此,马列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孕育而生的理论原点。  相似文献   
995.
延安时期,党为建设学习型政党进行了奠基性探索和开拓性实践,取得了局部执政的辉煌成就.探讨延安时期中共构建学习型政党的实践途径,对当前新形势下党在历史继承中创造性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党员理想信念建设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党内优良学风的养成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关键;学习型干部的生成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根本;健全学习制度,构筑保障学习的长效机制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有效保障;注重榜样引领,营造全党上下踏踏实实的学习氛围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96.
陈健 《求索》2011,(8):130-132
转票制由于其"排序型"的选票结构,使得计票过程非常繁复。它在澳大利亚所产生的政治效应,就是严重偏袒大党而歧视小党,从而强化了两党体系。但由于选票移转的重要,小党也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大党既要和小党做交易,又要导引支持者投票排序,还要协调本党候选人的提名,大党变得高度组织化与纪律性,而派系则藏身大党之中,干预党务乃至政府运作。  相似文献   
997.
许晓春 《探索》2011,(2):64-68
在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更广大的社会成员有效地政治参与创设了制度平台,但同时也对参政党自身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下困扰参政党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政党文化的缺失,这使参政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内聚力被弱化,制约了参政党在政治现代化中的作为。因此,造就鲜明而有特色的政党文化已成为参政党亟待解决的问题。参政党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基础,进一步发掘各参政党深厚的爱国民主的文化资源,以实现主流文化与政党特色文化的有机交融。  相似文献   
998.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许多时代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合理科学解决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研究时代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实现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要充分认识增强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把握问题意识的内涵,提升破解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研究主要是运用了比较分析、生态分析等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的运用丰富了政党制度研究的方法,但尽管如此,研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方法仍然比较单一。而制度分析研究方法是从一个整体的、相互联系的、辩证发展的及历史的视角来研究制度的变迁及其与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互动作用。它区别于其他方法论优势在于,它强调从经济、政治、社会、历史及文化发展的整体分析和跨学科研究视角,探索制度的变迁轨迹和社会活动的内在制约因素。所以在研究方法上,制度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研究方法的启示是:制度分析所强调的研究方法论原则更有助于各个学科及不同研究对象的交织点,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与社会现象的外观,来更好地揭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产生与变迁的内在本质:有助于分析理解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制度体系中的创造性价值:更有助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回应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以及适应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时,在坚持中,如何完善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000.
民粹主义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扮演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尤以英国和日本两国为甚。本文主要介绍了英、日两国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政治派别、组织形式及政治主张,通过对两国民粹主义的话语特色进行分析,清晰地勾勒出两国的民粹主义政客如何在各自国家的政坛发挥着"极右"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两国的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