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梅俊杰 《欧亚观察》2001,(1):27-29,43
美国在2000年不仅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总统选举.而且改选出了第107届国会。对于关注犹太事务的人们来说.美国大选年的这两项选举正好提供了观察美国犹太政治势力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42.
由于年底“立委”、“县市长”选举在即,当前台湾政坛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分明让人看得见的是,各种政治势力正在重新集结组合,各种政治人物也纷纷粉墨登场。在这乱象丛生、暗潮汹涌的政坛背后,到处弥漫着一股萧杀之气,预示着一场生死搏杀即将降临。这中间,人们赫然可  相似文献   
43.
张桂辉 《党政论坛》2008,(13):61-61
今年,既是中国历史上大事喜事多的一年,又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北京奥运会开幕这一盛事的日益临近,国内外某些特定政治势力及其代言人,或里应外合,或一唱一和,变本加厉对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极尽施加压力、造谣攻击之能事。面对嗡嗡噪音,我们既不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任其兴风作浪;也大可不必如临大敌、剑拔弩张,受其干扰困惑。  相似文献   
44.
政党和政党制度,是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才有的政治现象。如今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有代表不同政治势力的政党,实行的政党制度也是异彩纷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是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我国社  相似文献   
45.
46.
2006年是台湾岛内政局持续动荡与复杂多变的一年。各派政治势力主要围绕陈水扁周遭的弊案、北高市长选举展开激烈的攻防与较量。“反贪倒扁”成为全年朝野政争与社会矛盾的焦点,陈水扁当局数度陷入空前的执政危机。年底北高市长选后,民进党得以稳住阵脚,国民党上升势头则受到阻碍,亲民党与台联党边缘化加剧,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版图进一步强化,两党竞争的政党格局基本确立。一年来,虽然陈水扁当局不断操弄“急独”议题,但在深重的执政危机下,其推进“法理台独”的步伐被打乱,岛内“台独”气焰受到打击。  相似文献   
47.
冷战后,印度将务实主义和经济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指导原则,向西方发达国家做出一定的倾斜与迁就,主动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同时通过军事外交提升国际地位.中印对外战略均着眼于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都希望改进现存国际秩序以体现新兴大国的声音和利益,但印度仍将加强对中国的防范与竞争.随着印度的崛起和日益自信,与中国建立稳定、合作和互利的关系已成为其主流政治势力的共识,两国威慑对方能力的同时加强也巩固了这一点.未来两国关系将步入攻坚阶段,触及双边核心利益的问题将逐渐显现,两国需要实现战略互信与利益协调,最终妥善解决边界问题,培养求同存异的能力,完善两国关系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48.
当今泰国政坛,以前总理他信、现任总理英拉为代表的他信派政治势力(其支持者是占全国人口多数的农民和城市贫民,旗下政党是为泰党,街头政治组织是“红衫军”,又称反独裁民主联盟)与反他信势力(主要由曼谷及其周边城市的精英阶层组成,旗下政党是最大在野党民主党,街头政治组织为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长期对立,争夺国家政权与经济社会资源分配。  相似文献   
49.
郝丹铭 《政府法制》2014,(12):42-42
颜色不仅是各国政治势力的标志。也成为各国政要外交时的重要元素。比如,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外访时通过不同颜色的衣服传递政治信息,而一生致力于消除黑白肤色差异的曼德拉去世后的吊唁仪式也成为国际政治宿敌聚首的平台,上演了一场笼罩着葬礼沉重黑色的外交。  相似文献   
50.
周永生 《党政论坛》2012,(20):21-21
日本民主党自2009年夺取政权以后,内部的派系斗争日益激烈,自民党原有的派阀状态和一些新兴党派、政治势力的崛起,使日本政治的凝聚力进一步下降,出现了政治碎片化趋势。而在这种政治碎片化状态中,日本社会对中国的恶感与强硬却具有惊人的一致性,甚至被看成日本国内的某种共识。如何认识日本政治的碎片化?如何解决日本一些公众对中国的恶感?这是解决中日关系困局,缓和与改善两国关系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