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177篇
中国政治   202篇
政治理论   98篇
综合类   9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21.
不要把"剥削"概念庸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剥削”,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严格按照马克思的原意科学地理解“剥削”这一概念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决不允许随心所欲地解释剥削,把剥削这一概念庸俗化。  相似文献   
12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哲学基础,是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分析与综合相统一、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的科学研究范式。对于新时代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历史方位,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需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3.
汇率的政治经济学--基于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时至今日,经济学理论尚不能对一国汇率水平及其变动提供完美的解释.对汇率的纯经济学分析固然有其重要意义,但是从相当程度上讲,一国的汇率,尤其是大国的汇率,则是由现实中的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及其互动决定的.本文以最近一段时期中美之间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为背景,力求说明,在一国内部,汇率是相关利益集团和拥有特定政治经济政策目标的政府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而在国际上,汇率则是大国实现或巩固有利于己的世界经济政治安排的一个重要工具,国际汇率体系所反映的实乃国际政治的权力结构.本文旨在借助对利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来深化对汇率形成及国际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4.
垄断和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激进政治经济学正如我们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因希法亭和列宁的贡献开创了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概念,但是这个领域的工作在20世纪最初几十年停滞了。更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满足于停留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基于19世纪的市场条件所确立的情况,无意于依据与垄断阶段相联系的新发展来扩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然而,马克思主义(或者说新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25.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政治经济学著作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认真学习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是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的理论发现:一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二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26.
学术信息     
卷平冈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6):8+16+63+70+78+111
《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出版广东商学院思想理论教学部教授吴琦的专著《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2011年7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首先深入考察了意识形态的概念、历史演变及其特点、结构与功能,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王伟光的《恐怖主义.国家安全与反恐战略》2011年7月由时社出版。该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之一,该书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了恐怖主义与反恐中对恐怖主义的界定、恐怖主义的安全化、恐怖主义现状与特征及其演变趋势、世界反恐实践与式、中国的反恐战略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书中既有对恐怖主义的定性和理论层次的分析,于大量统计数据的定量化实证分析,在此严谨的方法论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的反恐政策,提出了鉴的反恐战略方面的思路。该书所指的国家安全主要指国家免遭暴力的威胁,这种威胁既可能指生存的损害,即一些学者所说的存在性威胁,也可能指暴力对国家的强制,即暴力的行为体试图力迫使国家改变行为或意图。(卷平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少将杨毅在《拓展战略思维制定合理的安全战略方针和原视野》2011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把我国提前推到了国际舞台的中求我们把有效地塑造积极有利的外部环境作为我国安全战略方针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当前特点和新任务,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方针应是"积极预防、主动营造、有效控制、全力化解全战略目标及相应的安全战略方针,需要确定国家安全战略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内为主、独立自主、顺势而为、以迂为直、统筹兼顾、合作共赢。(卷平军外国语学院讲师孙伟春在《普京国家安全思想的国家实用主义特质》(《理论界》2011年第10期)为:普京将实用主义作为其国家安全运行的基本逻辑,强调国家安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实用和京这种实用主义思想表现为:以国家这个个体实践的眼光来看俄罗斯国家安全这幅多元化的图家安全实际为坐标、以解决国家安全问题为目的。作为一个清醒的实用主义者,普京强调以国实践的主体,突出国家探求国家安全真理应有的作用、权利和责任,其所有的国家安全行为都心,就是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的实际利益,并成为其国家安全思想的出发点和立论基础。由此看来,安全最根本和最核心的方法就是注重独立自主的安全思考和探索。有效用的国家安全政策才是的,不是去看国家安全中最先的原则、范畴和假定是必需的东西,而是要看国家安全最后的收获、实。志娟、贾友军发表于《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的文章《近5年来国内学术界关安全问题研究综述》认为,目前,学术界对文化安全概念的界定主要有四个。1.文化安全是哲学:文化安全是指对文化主体生存权利、生存方式、文化成果的认同、尊重和保护,是对人类文化生展水平和进步程度的一种反映,是指作为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的合法生存和合理发展。2.文化安史范畴:文化安全的实质性内容,是在民族生存的全球性框架内对其相互关系的一种表达。3.文是政治范畴:文化安全体现的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坏和颠覆,其话语前提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安全,而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安全势必关系到这个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安全和政治制度安全。4.文化安全是国际关系范畴:文化安全的主体是民族国家文化安全的深层原因是国家间的文化利益矛盾,国家文化安全的威胁来源首先是存在文化扩化渗透的国家,因此,国家文化安全属于国际关系的范畴。实际上,文化安全是个综合性的复杂: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是政治的又是文化的,既是社会的又是民族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不是一维的,而是复合的;不仅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战略,更是一种价值,还是一种理念。(卷平冈)"第二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货币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召开2011年11月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北京大学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货币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学术期刊、报纸的编辑、记者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欧元区国家深陷主权债务危机、国际货币体系酝酿改革、货币问题给予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格局的影响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本次会议围绕"货币政治与国际关系"这一主题设置了四个议题的大会发言与自由讨论:世界形势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货币体系与货币政治、货币国际化与新兴经济体崛起、债务危机与世界格局。会上,众位专家学者围绕上述四个议题做了精彩的大会发言,主要有: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黄仁伟的"国际货币体系重建与国际霸权转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杨力的"从以邻为壑的博弈困境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湘穗的"币缘政治: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未来"、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晓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与G20的作用"、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林宏宇的"货币权力与地缘政治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保建云的"新国际货币体系构建中的大国间货币博弈及人民币国际化方向——理论解释及动态模型"、中国银行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谭雅玲的"独特的危机形式与远见的国际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丁一凡的"欧洲债务危机的美国根源"、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士铨的"欧债危机性质的分析"等。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陶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宇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主任、教授王正毅分别致辞并作了点评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7.
提炼标识性概念是构建中国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立场概念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矛盾概念上,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战略概念上,以生产方式重构实施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制度概念上,坚持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延伸经济制度和基础经济制度。立场阐明态度,矛盾揭示方法,战略指明方向,制度夯实保障,“立场—矛盾—战略—制度”这一话语体系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集中表达形式,彰显了中国政治经济学鲜明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8.
郭凯 《南风窗》2013,(15):10-10
马克思曾对巴黎公社以普选选举制为代表的民主制度做出过高度评价,并将其推崇为社会主义政体的典范。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和其他有关巴黎公社的写作中对巴黎公社民主制度的分析,是其整体思想理论体系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9.
虽然对于中国崛起已经有很多讨论,但是对中国崛起的含义仍有争议。争论的关键在于中国崛起是对全球范围的新自由主义霸权的挑战还是进一步巩固了全球范围的新自由主义霸权。本文批判地考察了激进全球化理论的一些关键假设,具体来说,就是中国代表着另一种形式的"竞争型国家",其发展抱负已经从根本上受到全球"新  相似文献   
130.
英刊《当代政治》第14卷第3期刊登了约翰娜.蒙哥马利题为《缩小批判分歧:全球金融、金融化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文章,介绍了两种不同的分析当代资本主义金融的框架。第一种是研究全球金融体系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