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83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屈原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宇宙、神、人、我"历史流程中形成的四大文学主题,它是一种共存状态的整体之美,这是其他文学家所无法比拟的。在中国文学史上,这四大主题同流并进,不可避免地渗透与融合,但总体是以某一种为主其他为辅。而屈原作品汇聚这四大主题在诗史上已成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92.
王仁裕的文学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代时期造就的王仁裕,名起于秦州,虽有"诗窖子"之称,却因留存诗作太少,在文学史上少有诗名,惟其轶事小说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以往论述多流于简略。随着有关王仁裕物证的新发现,有必要系统研究他所处的时代、生平和创作,重新认识其作品整体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真正确立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3.
20世纪70年代末我才得知,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丁玲共同生活,命运、事业密切相联的陈明先生,竟然是我们赣东北鄱阳县人,而他在我党延安时代就是一位出色的戏剧家。后来,我偶然得知陈老的一位亲戚就在我身边,于是产生了寻机接触他的热望。  相似文献   
94.
著名作家——碧野碧野,男,1916年2月生于广东大浦。1935年发表处女作《窑工》,由此走上文学道路,在纷飞的战火和岁月的磨难中.迅速成长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在长达60年的创作生涯中.碧野创作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近1000万字。代表作《钢铁动脉》、《死  相似文献   
95.
现代通俗文学有一条系统的发展线索,它是中国传统文学在现代中国的延续。现代通俗文学表现的是不同于新文学的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现代通俗文学展示着特有的“现代性”。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应该具有能够容纳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史观、史识、史实。  相似文献   
96.
曹晓青 《湖湘论坛》2007,20(6):79-81
文艺复兴是改变欧洲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一次极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在这场历史变革中,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一种新的文学--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文学,以其独有的特质、卓越的成就载入世界文学史.它在反教会旗帜下生长,在反封建的浪潮中发展.它在诸多方面对中世纪教会发起挑战,形成了一整套新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理念.因此,就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而言,这确实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  相似文献   
97.
天地快评     
《人事天地》2007,(9):62-63
李白的理想就是在闹市杀人,唐代风行男人争当“古惑仔”,古惑仔是李白对生命尊严的追求……34岁的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讲师檀作文出了一本书,称要颠覆上世纪50年代文学史对李白的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98.
<外国文学史>的教学改革从内容到形式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网络与信患时代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冲击的背景下,提倡回到历史与文化语境,对文学本文的细读和反思,从而得出全新的意义,这就是我们提倡建构主义课程观的主要目的.论文梳理建构主义在<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实现建构主义所强调的主体参与: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自我体验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总结,达到对于自我和客体的双重构楚.  相似文献   
99.
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就其范式而言,大致有三种类型.早期由林传甲、黄摩西、谢无量等所撰写的中国文学史,相互之间虽然差异甚多,但相同点是明显的,都将学术史视为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20年代以降,中国文学研究加快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其显著特点是,以诗、文、小说、戏曲作为文学所特有的样式,文学史不仅以这四种文体作为主要叙述对象,而且在叙述中贯彻了"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思路,即格外突出《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进入90年代后,第三种范型开始出现,一批学者不约而同地追求中西会通的境界,即一方面合理地引入某些西方概念,以激活中国的学术传统,另一方面又充分注意中国文学中某些特殊的现象、范畴,力求给予同情之了解.文学编年史就是在这种学术背景下兴盛起来的.陈平原、陈文新、刘勇强、赵伯陶等学者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史研究,在中国文学史的编写方面积累了若干心得,这组笔谈表达了他们对部分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0.
通俗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不可偏废的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福 《求索》2007,(1):170-172
本文从雅俗文学的转换、“世情”与文学的俗化选择、审美教化功能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俗化取向、通俗文学的经典化以及书写通俗文学史的必要性等方面论述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书写中通俗文学不可偏废的原因,以期在符合文学性立场的基础上使文学史的书写更加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