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8篇
  免费   41篇
各国政治   176篇
工人农民   116篇
世界政治   27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6篇
法律   594篇
中国共产党   1413篇
中国政治   2299篇
政治理论   421篇
综合类   4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635篇
  2012年   657篇
  2011年   991篇
  2010年   795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9世纪是一个女性文学群体崛起的时代,特别是英伦三岛。这些女性作家要在男权文化背景下进行创作,面临着很多困难,但她们仍以各种方式述说着女性的遭遇,对男权文化进行消解。乔治.爱略特便是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42.
汤怡蓉 《人民公安》2006,(16):58-59
初见陆海光,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高大。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人显得热情而内敛。随着一句“我将满足你的提问”的开场白。我们便开始了对陆海光的采访——  相似文献   
43.
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方式,一直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而作为新兴的文体,博客又有其区别于传统文学文学形式的美学特征。本文从大众化,反英雄性,娱乐性,时尚设计性,真实与即时性等三个大方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博客及博客文学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4.
杨子忱 《新长征》2007,(2):61-61,21
那年那月,经过那场政治上的疾风骤雨,我由一名中学语文教员变成了一名公路养路工,不久又被派往长白山区,去做带有改造意味的筑路劳动,心里自然是多了一层郁闷。然而一次偶然的逢遇,竟使我改变了这种心态。  相似文献   
45.
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代涉法文学的梳理,对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审视这些问题,总结出当代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面对新问题无法可依、因司法腐败而有法难依和因文化因素的影响而有法难依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6.
俄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尔滨的"主人"。哈尔滨这座城市曾经聚集了开拓者、流亡者、暂住者等不同身份的俄侨。俄侨们以各自不同的情感抒写着对哈尔滨的印象:哈尔滨既是俄侨开拓者骄傲的丰碑,又是俄侨流亡者休憩的港湾,也是离去的俄侨追忆、赞美的"理想国"。  相似文献   
47.
戏剧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从美国戏剧的最初兴起到今天的繁荣,自始至终犹太作家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关注社会问题,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则是美国犹太戏剧的一个重要传统。  相似文献   
48.
曲昕 《湘潮》2005,(4):30-34
在世人眼中,黄永玉是个浑身是故事的传奇性人物。国画、油画、版画、漫画、雕塑、散文、小说、诗歌、杂文……黄永玉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精。这样的全才,在当今中国实在太稀有,难怪有人赞誉他“艺贯中西,肆意人生;耄耋顽童,痴狂大师”。  相似文献   
49.
写题目的时候很是犹豫了一阵,究竟是用《上海闺秀的日子》还是用《上海女人的日子》。论家世,这本书的作者明珠也称得上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有着非常幸福的童年。父亲孔另境是作家、出版家和文史学家,姑夫茅盾是现代中国文学的泰斗,但时代和命运,却令她有别于养尊处优的闺秀。  相似文献   
50.
《台声》2002,(4):34-34
台湾已故文学家张我军先生,是20世纪20年代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他同当年一些先进分子一道,在日本统治者对台湾实施严厉镇压和怀柔同化政策的恶劣环境下,把祖国大陆“五四运动”的新思想、新文化,介绍到日据下的台湾岛内,并猛烈抨击当时盘据台湾文坛的旧文学、旧思想,坚持“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流,不能与中国文学分断”的主张。从而被台湾学者称为“摇篮期台湾新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或“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