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6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81篇
工人农民   84篇
世界政治   18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8篇
法律   813篇
中国共产党   1971篇
中国政治   2326篇
政治理论   886篇
综合类   142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573篇
  2013年   611篇
  2012年   687篇
  2011年   683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91.
岳玉荣 《求索》2011,(9):64-66
历史主义、生态主义科学观范式是在反思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文主要对两种科学观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态势进行阐述,通过对两种科学观的形成与演变的理论特征、方法论特征及其两者对现代科学观关注的焦点进行历史的审视和比较,认为两种科学观的贡献在于实现了科学观的文化转向,为长期处于割裂状态的人文与科学,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它们撕开了现代科学观困境的真实面目,引导人们将目光投向人文和科学分离与融合的新视域。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两种科学观的比较,能够对当下科学理性的回归和科学教育的审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92.
超越“实用”之思——孔子诗学思想之再释与重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子林 《思想战线》2011,37(2):78-85
刘若愚、李泽厚等学者认为孔子的诗学思想是"实用理论",这是囿于时代意识的成见。"《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孔子诗学思想中最系统、最集中、影响也最大的诗学命题,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意见是《诗》"可以兴",即审美的优先性。孔子的诗学思想是重视人格修养之人生实践的生命诗学,追求理想的人格精神和生命存在的完美境界,是其最高旨趣。这是一种"内在目的"论,而不是"外在目的"论。  相似文献   
89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建设首善之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建设首善之区中,紧密结合首都实际,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工作网络,着力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民生,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共建共享局面.努力走出一条符...  相似文献   
894.
上海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正 《党建研究》2011,(4):19-21
近几年,上海按照中央提出的积极探索现代大城市的社会管理模式,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要求,结合特大型城市特点,把加强社会管理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努力探索现代大城市的社会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95.
南帆的《文学理论(新读本)》和陶东风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是在反思当下文艺学危机的基础上出现的两部典型性教材。它们大胆吸收西方文化研究的理论精华,以开放性的理论视野和面向现实的实践性品格,确立了历史主义文学观。这对当下中国文学理论的体系建构有着多方面的启示,但同时因为对西方新潮理论的横向移植及对中国文化与文学发展现实的片面化理解而陷入了困顿。  相似文献   
896.
中国共产党建党到今天,在历史紧要关头,每一次大转变最先选择的都是农村,其农村观大抵有三次重大转变,分别是:第一次重大转变:农村从革命的外围阵地、后继者向革命的中心舞台转变、先行者,践行新民主主义观,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解放之梦;第二次重大转变:农村从农产品的供给者向改革的先行者转变,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走先农村后城市的改革道路,践行实践标准的真理观,实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全体人民实现温饱之梦;第三次重大转变:农村从城市的支撑保障者向协同发展者转变,城乡实现一体化发展,走从碎片式改革转向全面深化改革之路,践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实现建成全面小康之梦。第一次转变主要是一次伟大政治变革,第二次转变则是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而第三次转变则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变革。前两次转变带来的历史转折经历艰难困苦,坎坷曲折,但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玉汝于成。第三次转变带来的转折的大幕虽刚拉起,但已铿锵前行。每一次转变都成了中国梦实现路途中的一次关键转折,前两次转变各开创了一个极富传奇而伟大的时代,第三次转变的集结号已吹响,航船正开始起航,正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个维度推进中国梦不断前行和加速落点。  相似文献   
897.
898.
分配正义历来备受人们关注,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指出资本主义按资分配原则是形式上的平等,要实现事实上的平等必须经过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阶段,才能实行按需分配。在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党针对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提出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99.
根据<黄帝四经>的记载,黄帝创造和传播了法治与德治及个人自由的观念;而且自黄帝始,这些观念就已出现在中国社会.本文先将源于黄帝的中国思想与当代中国理论熔为一炉,强调黄帝的思想与实践构成中国法治与德治科学观的基础.之后将西方的科学观念概括为"万物皆为信息".因信息学认为比特为万物的本原,而物理学认为反熵导致了秩序和生命,同样,黄帝倡导的"先予后取"原则就是人类秩序的本原.最后,本文揉合中国思想与西方的科学观,凝炼出黄帝思想体系的核心所在:法治与德治科学观的反熵运行体系.这个体系奠基于"先予后取"原则,取就是熵,予就是反熵.在人类社会中,反熵组织创造和分配了秩序,因此可以将其表述为所有可欲物的创造和分配都是取(反熵)与予(熵)之间的交换.就向所有人更公平地创造与分配可欲物而言,反熵运行体系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明的最强大、最有效率的体系.具体讲,中国法治与德治科学观体现为五条天命:仁、义、权利和义务一体、杨朱六大自由、一个管制而自由开放的市场体系.更具体地涵盖四个部分:商鞅关于法治的科学观、孔子提出的互惠正义与道德黄金律、老庄的自然无为思想、杨朱的的"为我"思想以及"六感"基础上的六大自由.在中国法治与德治科学观的框架内,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反熵机制,通过它能产生充足的可欲物,增加每个公民的财富、仁爱、力量和正义,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我们可以更好地创造、再创造、分配、再分配所有的可欲之物,更加公平地分配已累积的财富、仁爱、力量和正义.  相似文献   
900.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国际社会正处于"凡尔赛-华盛顿"秩序之下,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构建了维持自身优势地位和保持对殖民地、半殖民剥削、压迫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国共产党以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为武器,分析了当时国际秩序的基本结构和运行规则,指出了变革不平等的国际秩序的道路和力量。这一时期党的国际秩序观具有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色,在中华民族寻求独立自主和融入国际社会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