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07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金冲及 《党史纵横》2011,(11):22-24
关于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转折点,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界线,它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的是指1919年5月以巴黎和会中的山东问题为导火索的五四爱国运动。广义的是指从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刊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到192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夕这么一段历史。通常大家讲五四运动,指的是广义上的概...  相似文献   
112.
100年前,公元1911年10月10日,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领导新军在武昌举行起义,数日之内起义风潮迅速席卷各地,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油尽灯枯的清王朝应声倒地。这一年是中国纪元的辛亥年,这一次革命被称作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13.
虽然辛亥革命是一次没有完全准备好的大事件,但这一推倒皇帝、剪掉男人长辫的变革,显然给当了2000多年"臣民"的百姓和他们身处的社会形态带去了深刻的影响与变化。中国这100年的社会变迁在世界史上实在是无与伦比,足以令每一个阅读者眼花缭乱。不了解这段变迁,就无法了解今天的中国社会、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4.
新文化运动的起点——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自1916年2卷1号起改名为<新青年)杂志(图片由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提供)。  相似文献   
115.
唐娅辉 《求索》2011,(5):52-54
私有制的产生,父权制社会的形成,使人类进入性别压迫、性别冲突的时期。当历史发展到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性别文化的质疑与革新,才叩响了文明进步的大门。显然,女性/性别问题的提出是人类进步的结果,是人类在高度文明的基础上反省自身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6.
胡适谈读书     
最近,偶翻史书,看到胡适先生对读书的一些见解,颇为深刻独到,很能给人启发,值得我们在读书活动中借鉴。胡适先生早年留学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曾任北大校长。他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读书广博,各个领域无不涉及,在文史哲方面有重要著作传世。  相似文献   
117.
包括"五四"在内的新文化运动导致了双重结果,一方面它造出非常有热情、现代意识和责任心的新力量;另一面,它在形成时,像杜威讲的,对"中国"和"旧"事物中有利的部分他都不看,只关注于中国不利的现实与现象,结果就使"新青年"实际上有了一副"非中国"的面孔。  相似文献   
118.
方直 《各界》2011,(9):87-89
胡适,现代著名学者。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说起胡适的婚姻,都知道他一生只结过一次婚,妻子是他母亲冯顺弟亲自给他物色的江冬秀。殊不知,婚姻之外他却有着一个深爱着的情人,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一曹诚英。然而造化弄人,在痴情的曹诚英辗转海内外追随胡适长达数十年后,胡适依然未能给她婚姻。在这场传统婚姻和真...  相似文献   
119.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陈独秀在建党前后若干问题研究的进展,是非常有意义的。笔者选择20世纪50年代初、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出版的三部党史权威著作,通过比较其中对于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共合作策略等五个问题的表述和评价,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陈独秀研究的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120.
中国文化向来有敬惜字纸的传统,但是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化精英对传统的反思也有极端之时,譬如对于千年延续下来的汉字。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杂志4月号发表文章《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认为:“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鲁迅更是提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就连素称稳健的胡适也坚信汉字必须废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