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07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李明 《传承》2011,(26)
20世纪早期文化界中,发起了一次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中国的前途究竟在哪里,是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于是许多有识之士提倡民主与科学,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变化探究中国命运之发展,从而引发新的思考,激荡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22.
张申府 《春秋》2013,(4):4-8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人中国,给正在寻求解放道路的中国人民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北大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一支以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文化新军开始组成。1919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继而发展成为全国各阶层群众参加的一场规模宏大的政治运动。工人参加了斗争,显示出这个阶级的巨大威力。五四运动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3.
韩玉玲 《湘潮》2014,(5):28-29
张申府被人所熟知的,是与冯友兰、金岳霖等齐名的著名的哲学家身份,他的政治活动家的事迹却介绍不多。新中国成立后,这位曾经风云一时的政治名人和先驱式的学术家淡出历史舞台。历史仿佛在他身上失去了记忆,尤其是他政治活动家的身份。张申府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扮演过什么角色?由声名显赫转入沉寂冷落的原因何在?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张申府(1893~1986),河北献县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二年升入本科,先学哲学后学数学,1917年肄业留校任教,教授预科部逻辑学和数学。1918年,李大钊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张申府在授课之余,曾在图书馆帮助李大钊从事管理工作,常常和李人钊聚谈,关系口益密切。在暑假李大钊回家休假期间,张申府曾两次代理其图书馆主任职务。当时北京大学图书馆成了传播和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张申府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24.
2009年初,浙江省湖州市公安机关在全国率先提出民意导向,推动警务变革,被公安部誉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新模式、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时代样本、公安机关改革创新的典范"的"湖州经验"。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湖州警务变革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并贯穿于警务变革全过程,以新思想、新观念为引领的一场公安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25.
126.
《新长征》2021,(4):F0003-F0003
《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关于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兴起,一些进步报刊开始介绍《共产党宣言》,但只是翻译部分章节或片断,尚没有完整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问世。  相似文献   
127.
熊雄 《学习月刊》2014,(2):19-21
孝文化作为“元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孝文化受到了各方面的猛烈冲击.但不能否认.其影响并没有因此而退出历史舞台。时至今日,对孝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本文试图探讨孔子对夏商周孝文化的批判和继承.为当代孝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8.
杨秀峰,字秀林。191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北京高师),1921年毕业于本科史地部。时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我国新文化运动兴起,西方各种思潮涌入,马克思主义也传入中国,北京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启发了杨秀峰救国图存的深深思索,立志要为拯救祖国危亡而献身。  相似文献   
129.
日前偶然读到胡适的一则轶事,说他晚年与老友梅贻琦诀别时,看到梅的家属唱歌祈祷,勃然大怒,大声说:“这是愚蠢!”论者认为,“这与他少年时代铸塑成的无神论思想是前后一贯的,颠沛造次,不肯须臾忘却,老而弥坚,确实难能可贵。”这使我想起鲁迅对死的态度,他在去世前四十五天写过一篇以《死》为题的文章,明言“我是到底相信人死无鬼的”,自称是对于死的“随便党”,而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始终把死看成“自然的法则”,所谓“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和胡适两人后来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甚至颇为对立,但是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这两位大师在漫长的岁月中,却始终坚持他们早年所倡导的科学精神,至死靡他。  相似文献   
130.
焦正安 《学理论》2010,(27):123-125
1913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前夜,又是鲁迅沉寂时期的初始阶段,工作、生活进入安定状态的他开始自觉地为振聋发聩的新文化运动和创作鼎盛时期的到来做准备。从评述日记入手,试图理清其思想等方面的准备,并论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