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67篇
工人农民   56篇
世界政治   6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138篇
中国共产党   1567篇
中国政治   1167篇
政治理论   602篇
综合类   82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557篇
  2022年   624篇
  2021年   836篇
  2020年   987篇
  2019年   709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从新时代的背景出发,对"卡夫丁峡谷"理论进行深入探究,而后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卡夫丁峡谷"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剖析,进而得出一定的启示,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72.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深嵌于国家建设、国家治理及国家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全面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内在逻辑,深刻总结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深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73.
农人发[201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中央农办秘书局,部机关各司局、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近年来,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27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民族事务治理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定位了民族问题研究的维度与视角,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理论方法与概念议题亦随之更新。概念议题的变迁是因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实际需要,这不是传统的民族国家或现代国家概念所能解释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应该成为新的理论方法。以此,才能解释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工具选择与政策意蕴。以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为概念议题是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主题与方向,其内在含义是以政党为核心的文化政治共同体,以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为基础、以发展为关键、以反分裂为底线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75.
《群众》2020,(20):26-27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建湖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来抓,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倾力做好农民集中居住"后半篇文章",全面激发农村发展"一池春水"。  相似文献   
276.
277.
《前进》2020,(1):I0004-I0005
党的十八大以来,静乐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1661”发展战略和“3659”脱贫策略,坚持“扬正气、树新风、创环境、促发展”工作主线,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标前行,苦干实干,在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开启了新时代砥砺奋进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78.
钭晓东 《中国法学》2020,(1):202-220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环境法治客观条件与话语体系发生深刻变化,环境法学研究须予以适时因应。环境法学的核心范畴、研究方法与基本话语廓清了新时代环境法学研究格局。作为环境法学研究逻辑起点和环境法律现象认知的中介概念--核心范畴及其建构须对新时代的转型需求予以回应,从一元的权利或义务本位走向二元的"权利-义务"范畴。环境法治客观条件的变化凸显环境法律制度的体系化需求,这意味着环境法学研究方法须对环境法律制度体系化予以关照,环境法学方法本身也应走向科学化与层次化。中国环境法学研究要走出西方话语禁锢,实现话语自觉,建构中国学术话语权,必然需要回归到中国环境法学话语的主体性特征,走向中国环境法治问题的田野,充分理解和利用中国环境法治资源,坚持开放并蓄的话语立场。  相似文献   
279.
虽然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经过十年紧锣密鼓的布局与推进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中国仍未完全获得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也未及时有效回应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定位而将面临的世界地缘政治版图的位移和全球传播生态的变革。在廓清跨文化传播能力及国际传播能力历史渊源和厘清中国所面临的国情和世情的基础上,本文从锻造国际传播“大-小”双系统、铸就国际传播“软-硬”双实力、融合国际传播“内-外”双能力三个面向及六个维度深度重构了国际传播能力这一概念,并藉此尝试提出了中国国际传播的结构化转向、多元化思维、全球化思考和市场化思路转型路径,有利于国际舆论主导权的转向和国际传播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280.
张博卡 《理论月刊》2022,(10):13-1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新时代进行了重点阐述,为理解新时代提供了重要遵循。从时间上限看,《决议》明确了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是党的十八大,这是由党的十八大在新时代的历史内容、奋斗方向、主要矛盾上的共同作用决定的;从历史分期上看,《决议》明确了新时代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两个分期,这不仅有规范的文献支撑还有深刻的科学依据;从历史意义上看,《决议》界定了新时代之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这主要是由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