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134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3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倒钩是上海方言,俗称“钓鱼”,意思是布下诱饵,卖个破绽,将对方引入圈套中。通常前面加动词“放”,谓之“放倒钩”,就是设圈套。而直称某某为“钓钩”,意指对方是个心怀不轨的陷阱设置者。 2009年10月14日,河南小伙孙中界到上海开车的第二天,做好事让人搭了一次便车,没想到却陷入执法部门的圈套,他的车辆因涉嫌黑车营运被暂扣。激愤之下,血气方刚的他挥刀自残,以证清白。随之,“钓鱼”事件愈演愈烈,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262.
龙升芳 《学理论》2010,(10):169-171
戏曲是方言艺术,越剧是与嵊州方言深层契合的,同时越剧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变化可能,如面临普通话的冲击等。方言诚然是她难以广泛流行的障碍,但也是其魅力之源泉,生命之所在。发展越剧不能完全放弃其地方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63.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轮回已经来临。龙年开头,澄迈县的收获决算传来消息:2011年财政收人突破四十亿元。大年正月初七节后上班第一天,杨思涛与吴国爱、郑芳平、王川信、卢胜来到永发镇卜岸村看望百岁老人李爱珠,给老寿星拜年。今年112岁高龄的李爱珠老人思维清晰、身板硬朗,育有三男两女,四世同堂,子孙30多人。在老人家中,杨思涛拉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询问她的身体和生活情况,祝愿她身体健康、添福添寿,并送上慰问金。杨思涛还嘱咐老人家人悉心照顾好老人生活,让老人安享晚年。大年初十,杨思涛、卢勇又来到老城镇玉堂村看望和慰问了97岁和92岁的长寿老人王名仕夫妻,送去慰问品、慰问金,表达了县委县人民政府对长寿老人的关爱。  相似文献   
264.
《就业与保障》2012,(Z1):56
如何让市民,特别是年纪大的福州老人掌握最新的医保政策、如何让政策宣传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贴近群众,最近福州市医保中心与深受福州老百姓喜爱的福州电视台"攀讲"栏目联手,"攀讲"医保,宣传政策。  相似文献   
265.
暗示的力量     
豫西北的方言里,有很多古汉语的成分。比如,把女巫叫师婆。差不多20年前吧,我还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在豫西北故乡那个小村子里,曾经亲眼目睹过一位师婆给人治病的过程。我的  相似文献   
266.
方言识别是言语识别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这部分内容自身的特点及学员知识背景的不同,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学效果。从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践练习等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67.
阙政 《新民周刊》2012,(44):34-36
方言之于方言电影,绝不仅仅是喜剧元素而已,它还是一种"生活秀"和"时光机"。"接地气"最近很红。要夸一部电影富有生活基础,总会搬出这个词来。而说到"接地气"的捷径,非方言莫属。数数今年大银幕上重量级的国产电影,几乎被方言占去半壁江山——东北话的《黄金大劫案》、四川话的《杀生》、陕西话的《白鹿原》……无一不是地域色  相似文献   
268.
吴亮 《学理论》2012,(8):125-127
豫剧和河南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中原文化体系。两者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豫剧中的河南方言在语言学、民俗文化方面都具有特殊的价值,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269.
文章通过分析昆明方言中的特征词汇格一词,探寻格的句法特点,其词的历史来源。指出在昆明方言中使用格的疑问句,实质上是以是为主要动词的疑问句的特珠形式。  相似文献   
270.
梵语诗学味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客观含义的味逐渐演变为主观色彩浓厚的味,最初带有审美意味的文学味论不断地宗教化,进而在中世纪演变为彻底的宗教美学即虔诚味论。虔诚味论的出现给梵语诗学的晚期发展与中世纪印度方言文论的萌芽和发展施加了双面影响,它也对近现代印度宗教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泰戈尔的宗教诗歌集《吉檀迦利》便是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