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20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464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124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21.
《党课》2011,(18):4-12
刚刚过去的7月,全世界的目光都在盯着美国,担心该国因民主、其和两党为争取选举筹码而明争暗斗,致使美国国债到期违约,引发全球经济崩盘。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中国对美国债务违约风险尤为关注。毕竟,如果美国不能如期提高举债上限,将给所有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带来经济灾难,同时也将把全球金融资产、大宗商品价格拖入深渊,进而引发全球经济恐慌。  相似文献   
722.
贾振华 《政府法制》2011,(26):21-21
2006年,一名罗马尼亚犯人在监狱中向法院提起一项控告,指控上帝违约。先不讨论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如果上帝真的存在,那么跟他有什么约定,居然会违约呢?  相似文献   
723.
契约精神蕴育了现代文明,诚信守约不仅是契约的基础,也为法治所要求。虽然形形色色的违约在商业交往中并不鲜见,但恶意违约者居然还能“合法违约”,却是罕有所闻。,来自港澳台和沪浙粤的45位饰品业商户就在青岛中韩国际小商品城遭遇了所谓的“合法违约”——在按约缴付房款后,不仅迟迟得不到所购商铺的物业,且要求恶意违约的开发商履约交付商铺的诉请也未获支持。业主们百思不解:要求恶意违约者履约,何以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相似文献   
724.
合同解除之诉指合同一方行使法定的或约定的解除权而对方有异议时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请求确认解除合同效力的诉讼。无论合同双方行使的是法定的还是约定的解除权,合同双方之间以及其与人民法院之间就约定条件、法定条件是否已经成就都可能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因这些条件是否成就的决定权属于人民法院,故  相似文献   
725.
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中有关合同履行的抗辩权制度,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合同中有关先期违约制度,通过对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的阐释,采用比较的方法,对我国《合同法》中引进不安抗辩权制度和预期违约制度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合同法》中相关条款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6.
随着外资企业涌入中国,一些外企在招聘员工时,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前,通常会向劳动者发出一份称为“Offer Letter”的录用信函,这种模式也渐浙被引入中国的企业招聘。可这平平常常的一封录用信函,也许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727.
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必须从城市化破题。从资源和土地节约方面来说,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集聚,才是有效率的。现在中国的劳动工资在上升,但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仍然保持了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既与中国劳工的勤劳和技术有关,  相似文献   
728.
729.
本文主要论述了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的渊源,区别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文中通过对这两种制度在我国合同法上的具体体现的分析,发现这两种制度其实既有区别,亦有重合反复之处,易造成法律之间的冲突,故针对这种情况发表评论,并简要地构建了我国合同法的预期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730.
随着我国经济回暖,作为经济复苏重要晴雨表的房地产交易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活跃的态势,“楼市”开始走出低迷逐渐复苏升温。当前,由于我国房地产法制的El臻完善和购房者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开发商在建设预售商品房本身的过程中出现明显违约的“硬伤”逐渐减少,然而,在预售楼盘的相关物业环境方面开始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业主人住时才发现与预售楼盘时广告宣传的物业环境标准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