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4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240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40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91篇
法律   2274篇
中国共产党   991篇
中国政治   1728篇
政治理论   728篇
综合类   137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623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583篇
  2008年   642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王占阳 《人民论坛》2012,(12):67-70
"主义"是现代学术思想的灵魂,是它的发动机、指南针和价值尺度,也是近现代社会变迁方向的指示器从近现代世界史看,大国崛起普遍伴有思想方面的世界历史性的贡献。中国是超大型国家,  相似文献   
152.
王书成 《法学家》2012,(1):42-51,176
香港"郑家纯等诉立法会"案的判决涉及"香港立法会的调查委员会是否有权传召当事人"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针对当事人提出的"立法会调查委员会越权"的主张,在进入司法审查后,法院面对的是如何选择具体的方法来进行审查。虽然从文本来看,香港《基本法》并没有明确赋予立法会的调查委员会以传召当事人的权力,但法院采取合宪性推定方法,认为《基本法》没有禁止立法会通过调查委员会来行使证人传召权,并判决立法会的调查委员会不存在越权情形。这种对立法机关持谦抑姿态的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形式文本,在本质上建基于《基本法》架构下国家不同权力间的关系维度,具有宪法上的正当性,并且对当下中国宪法方法的建构具有启示意义。当然,香港立法会调查权的行使必须以《基本法》为依据,以香港特殊的行政主导制为基础,这又从另一面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谦抑。  相似文献   
153.
论英国“新地方主义”的特征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地方主义"是对英国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自治权发展的新的诠释,主张中央政府下放管理权、给予地方政府限制性自由裁量权和"赢得的"自治权,鼓励发展地方公民的参与性治理。"新地方主义"理论和政策融合了英国中央主义和地方主义两种传统,呈现为英国地方自治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4.
《学理论》2016,(4)
当前,中国大陆与社会的关系似乎与法团主义理论的制度设计相似,然而源自西方的法团主义其内在要求——市民社会,却与中国大陆现实不符。由此提出行政吸纳理论从宏观和微观重新界定中国大陆中央与地方基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但是,国家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回归法团主义所强调的独立且合作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5.
《学理论》2016,(1)
司法权威是司法机关所具有的使人信服的力量或威望,构建司法权威是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目标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司法权威缺失,应从提升法治理念与文化、构建法律体系、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四个方面构建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56.
王宇 《学理论》2015,(5):25-26
桑德尔在《民主的不满》里指出,看似民主的美国,其实也面对着"自治的丧失"和"共同体的侵蚀"两个严重的问题,自由主义不能包治百病,而且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一切都需要回归共和主义,美国建国的传统是有着所谓的"塑造性政治",即在公民中培养自治所需要的品质的政治的基础,自治、美德、共和都是应有之义,美国未来的发展需要回归到一种政治参与的公共哲学。  相似文献   
157.
陈长利 《理论导刊》2015,(4):104-109
形式主义文论文学形式思想有三个发展阶段:语言形式阶段,侧重文学语言特殊性的研究,借助文学语言的特殊组织,文学成为一个审美自治的领域,以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为代表;本体形式阶段,侧重文学形式与意义结合为有机统一体,文学具有向本体世界追寻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具有精神救赎的作用,以英美新批评文论为代表;功能形式阶段,侧重文学形式与社会精神结构之间的关系,文学处于社会精神结构的指定位置,通过阐释活动建立起文本与世界的联系,以法国结构主义文论为代表。  相似文献   
158.
卢毅 《党史文汇》2012,(3):4-10
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中国人民有了新的觉醒,特别是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不断探求改造中国社会的新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新思潮纷纷涌现、竞相斗胜.但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的阵营也逐渐发生分化,出现了以什么主义改造中国社会的激烈论争.其中,胡适挑起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9.
张云飞 《前线》2015,(3):59-63
01坚持无产阶级的实际运动和科学纲领的统一"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但是,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应该把这件事推迟到由较长时间的共同工作准备好了的时候),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为了消除德国工人运动内部的分裂状态,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与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在商谈合并的过程中推出了《哥达纲领》。但是,这个纲领是牺牲原则的妥协的产物。针对这种情况,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运动  相似文献   
16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这一深刻论断。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蓝图。因此,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认真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