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国际格局的认知是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础之一.2008年以来国际战略界对极化问题的讨论体现了各国对未来国际格局的期望和推动,背后隐藏着国家利益之争."单极化"、"多极化"、"无极化"、"集极化"和"非极化"的争论既体现了各国学者认知上的不同,也反映了各国利益上的差异.理论上的争论与创新当然有其自身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揭示现象背后的政治利益冲突.实际上,学者们对国际格局的理解非常相似,对当今世界的真实描述应是"立体蜘蛛网"模式.各国在政治上的争斗是因为分属不同阵营:"单极化阵营"、"多极化阵营"或"非极化阵营".对于中国外交来说,回归国家利益、构建对国际格局的新认知,及时反思和调整国际战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2.
战后的美国保守主义运动,历经巴克利时代、里根时代、小布什时代和特朗普时代四波浪潮,在调适中不断发展。为了应对结构性变迁的国际格局、持续恶化的经济不平等、不断加剧的政治极化、愈演愈烈的文化冲突以及颠覆性发展的新技术革命,美国保守主义试图将民族主义纳入主流话语体系。保守主义向民族主义的转向,必将造成民族主义大幅回潮,政党重组力度加大,对美国政治的未来走势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3.
"舆商"是继情商、智商等之后又一种新型的领导智慧和领导艺术。当信息以爆炸的态势呈几何式快速增长之时,如何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世界开展有效的舆论引导,甚至做到化解危机,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有较高的"舆商"。而所谓"舆商",正如有人所说,就是"树立正确观念,应对媒体和公众舆论拷问,并恰当地发表见解、理顺舆论话题、优化公共关系的智...  相似文献   
24.
前段时间,美国主持并召开了所谓的“民主峰会”,试图向国际社会宣示美国依旧有能力扮演“自由世界领导者”的角色。然而,在国内社会问题积重难返、政治极化现象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大谈“民主对抗威权”难以自圆其说,反而进一步加剧了西方世界在价值观上的分歧。正如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所指出的,美国的目的不在民主,而在霸权,是假借民主的名义,维护其在世界上的独霸地位;是以民主为旗号,借机干涉别国的内政;是滥用民主的价值,在世界上制造分裂。  相似文献   
25.
政治极化导致的僵局、失业率高企之下的经济疲弱与要求社会公平的"占领运动"此起彼伏构成2011年的美国。对世界来说,今年美国的政经和社会形势无疑是跌宕起伏、令人惊心动魄的,2012年对于美国,显然仍将是充满危机与挑战的一年。如果说2011年美国政治的关键词是极化与僵局的话,2012年的美国由于大选迫在眉睫更加难逃党争不断的厄运。自从去年国会中期选举以共和党夺取众议院主导权、在  相似文献   
26.
拉美国家近年来政局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意识形态出现了极化的趋势。本文分析了2012—2019年间“美洲晴雨表”中18个拉美国家的数据,发现自2014年以来,持极端意识形态的民众尤其是持极左观点的民众比重出现了显著上升,这主要是受到经济发展形势和各国执政党意识形态两个因素的交互影响。宏观上,以极左民众比重上升为特征的极化趋势主要是受到整个区域经济持续低迷和右翼政府的紧缩性经济政策影响。微观上,本文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民众对国家经济形势的判断与其所在国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共同影响着其极化方向。在右翼执政的国家,民众对国家经济形势的评价越负面,其持极左观点的概率越高,持极右观点的概率越低;在左翼执政的国家,民众对国家经济形势的评价越负面,其持极左观点的概率越低,持极右观点的概率越高。最后,本文讨论了民众意识形态极化对拉美国家政局稳定的影响。本文发现,拉美极端民众尤其是极左民众参加抗议游行的概率显著高于温和民众。这意味着一国的极端民众比重越高,其发生大规模示威游行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27.
本文关注辽宁省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辽宁省人口普查数据发现,2000-2010年辽宁省人口职业结构的最显著变化是商业服务人员比重大幅上升而农林牧渔人员比重大幅下降。本文初步探讨了理解人口职业结构变化的两个视角,希望有助于从人口职业结构的角度来审视2000年以来的辽宁省整体社会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8.
由于互联网较之传统媒介有许多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民众评价活动具有以往民众评价活动所没有的新特点,产生了独特的社会作用,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推进器,互联网环境为民众自由参政提供了广阔的"公共空间"和便捷的"公共平台".但网络舆论主体的"无形群体"特点以及评价活动的"无机"方式,产生了与网络媒介紧密相联的诸...  相似文献   
29.
论世界格局中的"非极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极化"虽然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个大趋势,但并不能准确描述世界政治发展的全貌.与"多极化"相伴随的还有一大趋势,这就是"非极化"."非极化"的发展动力在某种程度上要强于"多极化",对世界格局发展的影响更大.当前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加其他",未来的世界格局则是"多极加非极".  相似文献   
30.
何倩 《当代世界》2008,(12):53-55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作为唯一的一个“极”,它在国际社会的权势处于顶点。但阿富汗战争余烬未冷,伊拉克战争又使美国颜面扫地,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更使美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随着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的不断变化,作为一个“极”的美国似乎正逐渐失去曾经拥有的统治力。而俄罗斯、中国以及印度等新兴大国却成为潜在的“极”,再加上欧洲、日本等旧有大国,这一格局既非单极支配,亦非多极结构,是否预示着另一种“极”时代格局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