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2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纵观我国历史,民生思想源远流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到了唐代,柳宗元提出了“吏为民役”的观点。之后,清代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直至近代孙中山、梁漱溟等,都对民生思想加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是近代以来"复归"论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一定意义上,"复归"论不仅在中国文化的困厄时期坚卓地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内在生命力,而且亦从特定的角度突显了中国文化的理论特质与现代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发展演进之现代历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复归"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虽曾以偏颇的形式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今天,我们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一元文化观与"中国文化中心论"所可能具有的负面作用则需高度警醒.  相似文献   
13.
散木 《同舟共进》2008,(4):45-50
【毛泽东说:"没有几个右派朋友,我看你首先就不正确"】1957年6月,毛泽东听取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汇报"民盟"及民主人士座谈会(5月8日至6月3日,共13次,以及25次工商界人士的座谈会,共有180余人发言)的情况,当他听到罗隆基讽刺现在是"马列主义的小知识分子领导小资产阶级大知识分子"时,愤然说:"最近这个时期,在民主党派中和高  相似文献   
14.
现在提到梁漱溟,人们能够记得的就是他的骨气和知识分子风度,说他是共和国六十年唯一敢于犯颜直谏当面顶撞最高领袖毛泽东的唯一人物,这话确实不假.然而,如果再进一步问梁漱溟究竟因为什么事而顶撞毛泽东,他们之间的争论究竟谁对谁错,恐怕很少有人能够讲出来了.  相似文献   
15.
刘放 《传承》2008,(19):20-21
"十力"者,佛家之术语,出自佛典《大智度论》"六度之业既深,十力之功自远",用来比喻佛祖有超群的智慧、广大的神通和无边的力量。后来,世间出了一个叫做熊继智的人,居然径直把这两个字取来做了自己的名字,甚至还动辄自称"熊十力菩萨",委实牛气冲天。  相似文献   
16.
涂强 《工会博览》2008,(11):94-94
梁漱溟是近现代中国乡村建设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通过中西文化比较衍生出文化失调说,继而发展其乡村建设理论。其乡村建设理论倡导通过开展农业合作和农村教育,以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国社会结构再造和民族复兴。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对我国当今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鹏  王险峰 《学习论坛》2008,24(7):59-62
梁漱溟对世界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文化三路向"理论是其最典型的文化观,自成"一家之言".这一文化观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红辉  梁生 《人民论坛》2010,(10):212-2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在广东、河南、山东等地进行了乡村建设的实验,其中以在山东邹平的实验最见成效,引起当时社会的关注。国民政府当局和学术界均到邹平考察取经。其成功的核心是因为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以及可操作的路子,还有就是梁漱溟等人的专注精神。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与甘地现代化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经济震荡、道德沦丧、精神枯萎等弊病。由此东方国家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反现代化的思潮,梁漱溟和甘地是中印两国的突出代表。在排斥现代工业文明,批判西方文化、提倡本国文化,主张乡村重建方面,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梁不像甘那样排斥工业化,认为西方必将被迫接受中国文化,在乡村重建的经济方面主张“中道’即不排斥工业化,但又反对过度工业化,提倡分散、中小规模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20.
吾儒     
龙坪 《南风窗》2008,(21):93-93
1938年,中日战事正酣,浙江大学南迁至江西泰和。马一浮从杭州避寇亦来此地,浙大校长竺可桢遂设国学讲座,请马一浮讲学。马一浮何许人也?近代大潮激荡之下,儒家一脉最后溅起三朵浪花: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据说,梁以笃行胜,熊以思辨胜,马以学问见识胜。最闻名的桥段,要算梁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