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9篇
法律   47篇
中国共产党   109篇
中国政治   241篇
政治理论   78篇
综合类   1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在中美科技博弈的背景下,新兴技术治理的实际效能兼具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国际政治意涵。同时,新兴技术的高度不确定性对美国既有技术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出全面挑战。美国新兴技术治理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主义和技术民族主义倾向,服从并服务于其国家安全战略。新兴技术的革命性导致美国技术治理能力全面滞后于技术发展速度;国内治理体系碎片化且缺少有效协调机制的现实,制约着新兴技术治理的实际进程;全球范围内技术治理安全化的倾向严重阻碍着技术治理的国际合作,也阻碍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合作。拜登政府积极致力于实现美国技术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试图采取多边主义策略对中国新兴技术发展进行限制和封锁;极有可能在坚持刚性措施的同时突出强调弹性措施在未来美国新兴技术治理中的优先等级;试图通过重建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以及审查政府科学诚信政策等手段,重塑科学及科学家在新兴技术治理中的核心地位,突出“技术怀疑论”并对新兴技术发展采取更为严格的审查和监管措施,并可能重新确立基础研究在新兴技术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892.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战后初期美国积极在西半球编织反共防务安全体系。与此相比,美国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援助需求消极怠慢,对它们所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视而不见,采取了“贸易而非援助”的经济政策,激化了美拉矛盾。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拉美国家实行了国有化和土改等民族主义改革,并同苏联加强贸易往来,反美反独裁的游击运动风起云涌。在美国看来,这与其在西半球的经济安全和反共战略相悖。为了化解危机,美国一方面以反共和集体安全为名,对“敌对”政权进行军事干预,另一方面也在不断调整自身政策,加大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援助力度。不论怎样,谋求和巩固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始终是美国制定拉美政策的根本目的,安全和稳定是其维护的主要利益。在理论上,只有拉美国家的深层经济发展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才能消除不稳定的隐患,所以,美国国家安全与拉美地区发展是并行不悖的。但在现实中,由于拉美国家的既得利益集团与美国关系密切,美国不可能切实推进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同时美国又常以安全防务政策化解由经济发展引发的拉美问题,这种立场上的偏差注定了美国提出的经济改革方案的“无效性”,而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893.
青年意见领袖要在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中起引导作用,必须具有高度的、充分的参与与分享意识,善于搜集信息;具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挖掘社会信息,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在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引领中,善于通过一种平等参与的双向互动关系影响民众的思想与行为.  相似文献   
894.
彭传华  朱春珠 《学理论》2010,(21):98-99
王船山民族思想的近代性因素之一体现在其民族思想的种族民族主义的思想萌芽上。船山基于民族差别的思想,反对异族通婚,偏激地对待西学及西士,这些理性不足而激愤有余的民族思想,成为促生近代种族民族主义的思想酵母,近代排满革命利用的正是这种资源。  相似文献   
895.
单补生 《黄埔》2011,(2):42-43
"旧书网"是国内旧书行业的门户网站之一,以介绍古旧书报刊的特色、价值、版本、目录知识及其交流、收藏信息为主要内容,融知识性、资料性、交流性、服务性和指导性于一体,是读书人、藏书人、买书人和卖书人喜欢的网络平台。有位广东人在此平台上开一个网店,用成语"两脚书橱"作为店号,成语出处于《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  相似文献   
896.
在中国的现代化中,现代国际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重要的,这一观念在以下三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世界图景、政治话语与现代化。而现代中国的国际观念又受到作为中国最深刻接受现代化的群体——大学生的推动。对大学生国际观念的成因及其在不同时代作用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理清中国近现代国际观念的脉络,更有助于我们审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897.
关贵海 《南风窗》2012,(1):80-81
对大部分西方学者来说,苏联解体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他们普遍认为这是西方自由、民主的胜利。相反,苏联毕竟是俄罗斯人自己曾经的家园,他们现在怎么想更关键。  相似文献   
898.
刘怡 《南风窗》2011,(21):39-43
既有权力结构在"大中东倡议"期间陆续遭到破坏,已经被动员起来的各方政治力量又缺乏来自外部的控制和指导,只有再度进入自主的传导链条。中东动荡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和美国的再度"失位"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99.
刘怡 《南风窗》2012,(10):64-65
今日欧盟在债务、货币乃至整个经济问题上的分歧,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拉丁帝国"与"新欧洲","拉丁民族共有精神"与秩序自由主义,乃至法德两国之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900.
进入21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波谲云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东北亚区域秩序变迁的历史轨迹,三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从帝国到霸权:东北亚区域秩序的现代转型"以帝国与霸权为切入点,解读了两者在东北亚区域秩序的形成及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民族主义与区域秩序"从民族主义入手,探讨了东北亚各国民族主义对塑造东亚均势秩序的影响,以及走向法理秩序的可能;"中华帝国转型与东北亚区域形成"回溯近代以来中华帝国与区域世界的互动,中国从农业 帝国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交是东北亚区域形成的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