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微观     
《廉政瞭望》2012,(10):8-8
【自由】 @历史袁老师:沈从文出国访问归来,专门研究西南联大的汉学家问他:“为什么当时条件那么苦,环境那么差,联大8年出的人才。却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出的人才总和?”沈从文回答两个字:“自由”。  相似文献   
22.
九华游记     
二郎 《党课》2012,(17):119-120
一直想去寺院住上那么几日,朝闻晨钟暮听鼓,夜枕经文洗铅华,九华之行终于得偿所愿。 曾经读过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空谷幽兰》,这是一本寻访中国当代隐士的书,书中记述作者数次寻隐终南山的所见所闻,行文恬淡雅静,淡而真味浓,内中有禅有道,图文并茂,算是“在路上”的游记。我的这篇游记,在写法上对其有诸多借鉴之处,下面便以一、二、三、四、五排序记之。  相似文献   
23.
花之安被誉为19世纪最高深的汉学家。其毕生撰写的大批汉学著述,显现出精湛的中文学术功力,对于传播近代西方教育思想,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这些汉学著述也体现了花氏鲜明的宗教文化传播观念。宗教观是其思想灵魂的核心和行为准则,基于此,花之安的文化观富有浓重的宗教色彩,这使其学者风范及文化著述水准打上折扣。对花之安一类传教士汉学家的研究,需要"跨文化的眼光"与"开放的心态"。  相似文献   
24.
多年前,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从空中俯瞰重庆时感叹:“一个极为不幸的人类居住地,一切东西都蒙着厚厚灰尘。”  相似文献   
25.
曹乃云 《德国研究》2003,18(2):60-65
本文简要介绍了德国汉学家对中国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静夜思》的不同翻译 ,并对这些译文作了概略的比较与评析  相似文献   
26.
快乐大叔 《党课》2006,(8):10-11
近日,朋友从国外归来,说起这样一件事:一位国外的汉学家向快乐大叔的这位朋友诉苦,说他曾经了解的汉语现在变得越来越“看不懂”了,和汉语比较起来,其他语种(比如英语、法语等)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增加词汇量,但都不像汉语的变化如此之大。因为西方的许多词汇都是多义、多解的,依环境跟语境的不同而发生意思的变化,而汉语则不同,每一个词汇都有其特定的单指或者主指词义,比起大量“一女嫁二夫”的英语单词来,汉语则显得更加“民主”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27.
最爱李贺、王维,娶走北大才女,哈佛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学界颇有人气,甚至有人专门开题来研究他。古籍堆里消磨了数十个寒暑,一般人只知道唐诗三百首,但是他~个向往生活在南宋的美国人,读过的唐诗却超过上万首。最近,他的后唐诗研究专著带着墨香上了书架,本书是宇文所安唐代诗歌研究的终篇,与三联书店已出版的《初唐诗》、《盛唐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构成完整的“唐诗四部曲”。  相似文献   
28.
李家忠 《湘潮》2006,(6):53-54
胡志明(原名阮必成,参加革命后改名阮爱国,后为纪念将出狱机会让给自己的中国难友胡志明,更名为胡志明)出生在越南中部义安省南坛县黄稠村,一生勤于学习,通晓多国语言。其父阮生辉是个爱国的汉学家。在父亲的熏陶下,胡志明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汉学基础。后来,他到英国和法国从事  相似文献   
29.
费芸 《红岩春秋》2014,(5):34-36
正白修德本名西奥多·H·怀特(Theodore Harold White),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移民第二代,在哈佛大学念书时曾师从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抗战时期,白修德曾在重庆国民政府任宣传部顾问,也是美国《时代》周刊驻重庆记者,采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战场的报道,访问延安后写出影响巨大的名著《中国的惊雷》。在抗战期间所有驻华美国记者中,白修德被认为是最倾向中国  相似文献   
30.
访德回忆     
访德回忆王金标作为一名学者,我曾多次访问德国。有些事情,萦回脑际,令人难忘,择几件介绍如下:德国军界对毛泽东军事理论推崇备至去年8月我第三次访问了德国国防部,同国防部计划参谋部部长魏塞尔中将就北约的新战略、欧洲和亚洲的安全问题作了广泛的讨论。我之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