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70篇
法律   155篇
中国共产党   165篇
中国政治   425篇
政治理论   114篇
综合类   2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汉语热”日渐升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有2000万人在学汉语,其中以亚洲“热度”最高,美、欧、大洋洲学汉语势头也赵来赵劲。美国《闻周刊》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的未来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将是世界未来的一部分。”汉语正日益成为国际语言领域中的新宠。  相似文献   
972.
中国人处事认理讲究典据,《现代汉语词典》对“知识分子”的释义,给出了明明白白的答案: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所谓“较高文化水平”,一般指的是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以此标准,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的队伍,真的是前不见首,后不见尾,浩浩荡荡,无穷无尽。西方人对知识分子却有着全然不同的释义。  相似文献   
973.
奈达把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共分为五类:1)生态文化2)语言文化3)宗教文化4)物质文化5)社会文化。上个世纪80年代,翻译理论研究进入文化转向后,经过学者们反复地讨论,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即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保留源语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974.
李克 《人民论坛》2021,(3):98-101
公众国家认同的强弱对国家整体的精神风貌、政策执行、对外形象等皆会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因此,建构公众的国家认同是一项始终不能松懈的任务。不论中央或地方,还是政府部门、组织机构等,都是公众国家认同的载体,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突发危机、认识国家行为、建立国家认同,是一项值得不断探究并加以深入实践的公众服务内容。我们应在基于现实、筛选符号、融入共情等方面作出修辞努力,从而有效推动公众建立并巩固合理、全面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975.
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宇贺 《求索》2007,(5):191-193
当代汉语新词语本质上属于词汇现象。目前尚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当代汉语新词语问题进行讨论:新词语的界定问题;新词语的来源问题;新词语的音节发展趋势问题;新词语的规范化问题。最后指出了新词语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76.
<正>2014年是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作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项目,孔子学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的不同阶段。从2004年在首尔创办第一所"孔子学院"至2013年年底,全球已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分布的国家和地区总共120个。[1]十年来,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  相似文献   
977.
本文从构成和应用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英汉被动语态,指出英汉被动语态间存在很大差异,然后根据这些差异提出几种常用的英汉翻译技巧,即译成汉语主动语态句,译成汉语被动语态句,译成汉语无主句和习惯译法.  相似文献   
978.
谚语是民间流传的至理名言,是语言的精华和世界文化的瑰宝之一。谚语蕴涵哲理性、认知性和科学性,给人以智慧和启示。作为语言艺术的一朵奇葩,英汉谚语不仅囊括丰富、形式多样、表意透辟、深刻等特点,而且以生动形象、言简意赅、韵律优美见长。  相似文献   
979.
“谁是叙述者”这个问题,对叙述者概念是虚构叙事的区别性内在代理者,提出质疑。这个概念曾经误导性地包含了虚构性。本文探讨了热奈特对叙述者类型的划分。在比较故事外的同质叙述者与故事的叙述者之后,认为所有叙述者和人物都在叙事中得到同等程度的再现。文章接着考量了故事外异质叙述者的情况,不仅研究了全知叙述和外聚焦的含义,而且也反驳了如下观点,即在这类叙事中,需要区别性叙述者,以便展示虚构的信息是已知的而不是想象的。在讨论作者对虚构话语的责任时,文章参照了言语行为理论,表明传统的虚构作品“假装”模式并不完善,一个可接受言语行为阐释不会假定有一个叙述者的存在,因此叙述者要么以角色身份,要么以作者身份出现。文章还讨论了针对本论点几种可能的反对意见:不可靠性的含义,关于局部叙述者和隐性叙述者的观点,以及隐含作者问题等。最后,本文简要阐明了该观点之于从修辞性角度而非从再现性角度来理解虚构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0.
朱文雁 《青年论坛》2010,(5):97-101
法官在判决书中对于法律的适用和法律事实的认定,需要运用言辞性的法律修辞进行法律论证和叙事:一方面,结合具体的案情语境,对抽象法律原则加以准确的解释,对模糊的法律概念加以释明,对僵化的法律规则加以弥补;另一方面,将社会事实涵摄于法律规范抽象出的事实之下,借助说服因素所带来的情感认同、经验认同、法律认同。这在法律规范相对僵化、不确定,法律原则具有概括性,事实具有言辞依赖性的场域下,对于增强法律论辩和判决语言的说服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