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12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4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晋文化,是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指历史上发生在三晋大地的全部具有文化蕴涵的事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考古学和历史文化学的交叉研究,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晋文化孕育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西周初年,形成于叔虞封唐,兴旺于春秋战国500年间,延续并发展于秦汉以来,辉煌于近现代,贯穿于生机勃发、波澜壮阔的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之中。晋文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其一,远古性。180多万年前左右,山西芮城西侯度就有古人类生息繁衍的文化痕迹,原始人在山西留有三百多处遗址。其二,元始性。史书有关“中国”一词的最早记载,是五帝时…  相似文献   
142.
本稿旨在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在中国传统官僚制度与法律制度的语境里,包公思考吏治问题和法律问题有何特点?与此相关,在北宋仁宗时代吏治渐趋(女+俞)情与法律逐步松弛的语境里,包公又有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案?本稿的分析思路,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旨在梳理包公有关思想的基本结构。这是以往包公研究相对忽略的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143.
儒家管理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用人思想主要体现在用人以贤的总体思想、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注重礼乐教化的人才培育机制,察言、观行的人才识别机制,在此基础上,还得讲究用人策略。将儒家与法家等其它学派用人思想比较的基础上来探析儒家人性论和管理的终极价值目的,可以为当前的识人、用人的难题提供一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4.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看到了繁多的战乱、朝代的更替、人世的变迁,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社会文化的进步和改变。当权统治者或统治阶级由于复杂的历史及政治原因会选择不同的思想体系作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从而使得这种被选上的文化整体成了控制统治阶级思想的最根本的所在,自然也就从方方面面影响到了一个朝代在立法方面所遵从的原则,也就涉及了当朝当代立法者对民众的态度,社会法治体系的严疏等具体的法律问题。文章从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几个朝代的主题文化内涵为切入点,结合当朝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探讨我国各阶段的历史文化与法律的进化过程是怎样相互影响和促进的。  相似文献   
145.
先秦法家法治思想的核心就是提倡"以法治国"。先秦法家不但有一套系统的法治理论,而且还有一套推行法治的方法。但法家的法哲学归根到底是为维护君权服务的。  相似文献   
146.
董赫楠 《法制与社会》2011,(13):273-274
黄老思想形成于战国中期,汉初作为国家的政治思想主体应用于政治舞台。黄老学派吸收了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及其他各派优势,顺应时代发展,并成为与法家、儒家并立的显学。由于黄老思想具有现实意义的影响,因此它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基础的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对黄老思想内容本质的理解及研究汉初选择黄老思想作为统治者意志的原因,来看黄老思想对汉初政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7.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中国式的法治与文化,是从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中生长起来的。具体地说,依法治国是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吸纳了西方传来的法治文化的产物。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从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到当代中国的依法治国,是一条持续不断的文化主流。从文化交往的角度看,西方法治文化是19世纪末期汇入中国文化主流的。相对于西方汇入的法治文化而言,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构成了依法治国的文化源头。较之于西方传来的法治文化,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更有力地塑造了当代中国的法治形态,那就是当代中国的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48.
李力 《法学杂志》2012,33(6):82-88
法家法律文化是中华法系的法律文化基础,从战国时期直至清末,借助中央集权的官僚制与秦汉律令学得以在中华法系中传承。可分为优性、劣性、中性遗产三种类型,区别对待。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不能割断历史的联系,应该客观地审视、批判地继承法家法律文化,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49.
马作武 《中外法学》2012,(6):1264-1277
先秦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之学,以"刑名法术"为核。其所谓"法"者,若指向法律,则坐实于刑。重刑主义是法家思想的必然归宿,其理论基础包括任力不任德的实力主义、性恶论、重刑爱民论、民众愚昧论等;其内容包括刑主赏辅、"刑用于将过"、"以刑去刑"、"重刑连其罪"等。作为君主专制政治暴力统治的思想基础,重刑主义学说荒谬、残忍,必然导致对生命的蔑视、民生的摧残、基本人权的践踏,秦朝的暴政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汉朝以后儒、法合流,重刑主义遂成为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之一,影响深远,至今仍有必要认真检视与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50.
法家的法治主义:历史话语与当代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史记》到《四库全书》,法家学派的法治主义主张蒙受了众多史家的非难与谴责;近现代以来,法家的法治主义又遭受了来自西方的"实质法治主义"学说的侵袭。其实,法家的"以法治国"、"严刑峻法"等政治法律思想是中国原生态法治概念,亦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在当今多元政治思潮并立、社会经济充满激烈竞争的新战国时代及严峻的中国现实问题面前,法家的法治主义主张不失为当今中国法治建设道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