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87篇
中国共产党   141篇
中国政治   172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提拔他,因为官途是天堂;如果你痛恨一个人,也提拔他,因为官途是地狱。”这两句话听起来很荒唐,但痛恨谁就提拔谁的事情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  相似文献   
52.
清朝与沙俄的商贸关系同两国外交关系、政治关系和军事关系一样,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有过友好和睦时期,也经历了矛盾斗争的历程。历经三百多年的商贸关系缘于两国资源与商品的强大互补性,在竞争与矛盾中两国都得到了收获与发展。探析清朝政府与沙俄对商贸活动采取的各项政策,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有利于推动当今两国的商贸发展。  相似文献   
53.
明清州县监狱狱囚生活处遇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狱囚的生活处遇是监狱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州县监狱在狱囚生活处遇方面的制度和法规都有了明显进步,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但是,这些制度与规定在许多时候都不能得到切实的执行,狱囚的生活仍然相当悲惨。这表明,在古代社会,狱囚的生活处遇制度并不意味着承认囚犯的人权,而是为了体现统治者的仁厚,狱囚生活处遇的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治的清明程度,这使狱囚的生活待遇缺乏稳定性和保障。  相似文献   
54.
王军 《外交评论》2009,26(1):46-56
国际体系转换影响着国家的外交转型,随着国际体系更迭,一国外交转型可能出现时滞现象。在晚清外交中,中国被迫接受并逐渐习惯了西方制定的国际规则,但这些规则却很难全面应用于中国与非西方的其他国家关系中。以1853—1911年清政府和暹罗的关系为例,虽然清暹关系深受国际体系变迁的影响,但晚清决策者在观念上既难以判别该体系转化的内涵,又难以接受用新规则指导中暹关系。这种滞后的认识以及转型时滞既阻碍了清暹确立新的现代外交关系,又不利于双方交往,从而使一些双边问题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55.
李芳 《河北法学》2008,26(6):158-163
清朝兴起的民间慈善组织——善会善堂,有着完善的自治制度,包括经营管理方面的会员制、轮值制和董事制,资产筹集与运营制度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征信制度等。善会善堂的自治制度与国家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是国家的干预使善会善堂逐渐官僚化,失去了自治的空间;另一方面善会善堂的自治规约成为司法机关裁判的主要依据,而《征信录》所体现的公开原理也日益渗透到国家的行政制度中。  相似文献   
56.
高深 《政府法制》2010,(14):49-49
清朝末年,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还乡。他不打算留下太多钱财让子孙挥霍,便在长沙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只给后代留下房产。这些建筑采用的都是上等材料,设计豪华,富丽不亚于皇亲国戚的府第。他以为不动产是移不动的.比金银可靠。  相似文献   
57.
赵东祥 《春秋》2010,(4):20-23
在“金城天府”招远,清末民初出了一个闻名全国的黄金大王李宗岱。他创办招远黄金局,成为名噪一时的显赫人物.也为黄金生产的发展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58.
陈鲁民 《法制博览》2009,(15):33-33
中国历史上颇有几个“著名”的小人,虽人物猥琐,职轻权微,却长袖善舞,工于心计,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几乎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59.
刘心印 《各界》2010,(10):72-74
清朝末年到解放前夕,各路军阀、政客在中国大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众多短命军阀中,就有这么一位实力派,执掌山西38年,始终屹立不倒,他就是阎锡山。  相似文献   
60.
普通话历史     
官话、国语与老国音现代普通话的历史最直接的史料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国语一词是清朝末年提出来的,之前叫官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